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神經內科教授  李焰生

缺血性腦卒中,俗稱 “腦梗死” ,是指腦組織因為供血的血管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細胞死亡,所引起的局灶性(部份性)神經功能缺損。若腦梗死的體積較小或位於 “功能啞區” (不影響運動或感覺的腦區),則患者沒有明顯的軀體運動或感覺異常,不易被發現,被稱為 “靜息性腦梗死” 。

導致腦梗死的病因多種,可以是局部較小腦動脈的硬化和閉塞,可以是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隨血流流動堵塞了下游的血管,也可以是來自心臟的血栓(血凝塊)堵塞腦的動脈,等等。其中,由來自心臟的血栓堵塞腦動脈所導致的腦梗死,就稱為心源性腦梗死。

房顫是心源性腦梗死的最重要原因

正常情況下,心臟規律地搏動,不會產生血栓;若心臟發生病變,就可能產生血栓。房顫時,心臟搏動完全無規律,可在心房和心耳中產生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臟瓣膜病時,可在梗死的心壁處或病變的心臟瓣膜上產生血栓。這些血栓很容易脫落而堵塞腦血管,就像老舊自來水管壁上的鐵銹塊,會隨著水的流動而堵在下游較細的水管中。大量醫學研究已經證明,房顫是心源性腦梗死的最重要原因,佔所有心源性腦梗死的半數以上。

房顫導致的腦梗死往往更嚴重

房顫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見的心臟病變,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增多,在80歲以上人群中,房顫者可達6%~15%。我國的統計資料顯示,在腦梗死患者中,有房顫者可達11%,而在歐美國家人群中,房顫的患病率高達25%。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是無房顫同齡人的6倍。在高齡老人中,房顫很可能是導致腦梗死的最重要原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房顫人群明顯增多,由房顫導致的腦梗死也將明顯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來自心臟的血栓通常體積較大,容易堵塞較大的腦動脈,因而導致的腦梗死面積大、臨床症狀重、死亡率和殘疾率很高,危害性不言而喻。同時,由於心臟中的血栓持續存在,故房顫患者特別容易有腦梗死的復發。

減少心源性腦梗死從兩方面入手

為減少房顫等因素導致的心源性腦梗死的發生,醫學專家們開展了許多研究,也找到多種有效的防治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兩方面:一是提高對房顫的識別率;二是對房顫者予以抗凝治療(就是用藥物化解血液中的血栓)。

房顫的臨床表現不典型,有時很難識別。典型表現有心慌、疲乏、胸悶、氣急等,有時自測脈搏會發現明顯的脈搏不規則。心電圖是診斷房顫的最可靠方法。按照房顫的持續時間長短,可以分為發作性(短暫發生)、持續性(持續1週~1年)和永久性(超過1年)。發作性房顫佔所有房顫的一半左右,且其導致腦梗死的危險與其他房顫相同,但因為是 “短暫發作” (可在睡眠中發生),非常容易被忽略。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測或持續時間更長的檢測,能夠比普通心電圖更為敏感地發現房顫。

腦梗死風險的評估

一旦診斷有房顫,就要進行腦梗死風險的評估,即計算房顫患者每年發生腦梗死的可能性,風險高者,需要接受積極的抗凝治療。臨床常用的評估房顫者發生腦梗死的方法是用CHADS2評分(見下表)。CHADS2評分越高,發生腦梗死的危險越高。CHADS2評分分別為1、2、3、4、5和6分時,每年發生腦梗死的危險分別為2.8%、4.0%、5.9%、8.5%、12.5%和18.2%。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神經內科教授。擅長腦卒中、癡呆、頭痛、頭暈等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