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傷科副主任醫師      

關節活動幅度超過其所能達到的正常範圍,造成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關節囊、肌腱、韌帶等)損傷或撕裂,稱為關節扭傷(一般所說的扭傷不包括骨折及明顯的脫位)。關節扭傷常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在膝、踝等皮下脂肪與肌肉不豐厚的關節處,扭傷所造成的局部青紫、瘀斑更明顯。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對體育鍛煉的日益重視,關節扭傷的發生逐漸增多。掌握正確處理方法很有必要。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恢復緩慢或發展成慢性關節疼痛,甚至有永久殘疾的可能。   

錯誤1 扭傷不是骨折,不必就醫   

正確做法: 應到相應專科接受體格及影像學檢查  

不少人認為自己扭傷後還能活動,或疼痛不顯著,不是骨折或脫位,便不需要“大費周章”地去醫院檢查。其實,有的骨折,如內、外踝撕脫性骨折等,需借助X線等影像學檢查,最終明確診斷。此外,到醫院就診並不只有“拍片”一個目的,更重要的是讓醫生進行體格檢查,判斷傷情。即使沒有發生骨折,醫生也需要通過一系列專業的檢查手段,判斷患者是否發生了韌帶損傷,是哪一根或多根韌帶損傷,是部份撕裂還是完全撕裂,等等。這些資訊的搜集對後續治療與疾病預後至關重要。   

錯誤2 扭傷後可先自行觀察幾天,無好轉再就醫   

正確做法: 關節扭傷後應立即就醫   

還有許多人認為,扭傷不是“大毛病”,可以先在家中觀察幾天,病情沒有好轉再就醫也不遲。殊不知,關節扭傷後的急診處理最為關鍵。根據傷者的不同病情,有的需要外用藥物,有的需要外固定保護,嚴重的韌帶損傷者須手術治療。急診診斷不明、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損傷加重,恢復緩慢,甚至留下後遺症。因此,患者在傷後盡早就醫,及時治療,有助於獲得最佳預後。   

錯誤3 冬天,四肢扭傷後需要“溫暖的關愛”  

正確做法: 扭傷急性期應冰敷,無論什麼季節  

在所有關節扭傷中,踝關節扭傷(特別是足踝內翻引起者)最為常見,佔80%左右。這與踝關節的解剖結構、所處位置(下肢最遠端)及最大負重等特點息息相關。   

關節扭傷發生後,特別是踝關節扭傷,最初的症狀一般為疼痛,隨後逐漸出現腫脹及局部青紫、瘀斑。這是由於撕裂的關節囊、韌帶內血管發生破裂,血液滲出至踝關節腔及周圍軟組織所致。扭傷24小時或更長時間後,隨著出血和組織細胞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踝關節腫脹程度逐漸明顯。正確應對關節損傷的早期做法應為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塊或冷毛巾覆蓋於扭傷處,每隔2~3小時冷敷15~30分鐘。冷敷有利於緩解損傷局部疼痛,抑制腫脹,減輕炎症反應和肌肉痙攣。應注意,勿將冰塊直接放置於患處,且冰敷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凍傷。   

錯誤4 扭傷後,應立即外用膏藥止痛   

正確做法: 膏藥多由活血藥物製成,傷後早期使用,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膏藥內多含活血藥物,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環。關節扭傷早期外用膏藥,可能加重傷處局部出血和組織液滲出,造成關節腫脹、疼痛加重。在使用膏藥前,患者應仔細閱讀其成份說明(一般在傷後2~3天才能敷貼活血化瘀類膏藥),並由醫生決定何時、用何種膏藥。除了膏藥,患者可在就醫時,要求醫生開具消炎、消腫功能的中藥外敷,以促進腫脹吸收,加快損傷修復。應注意,皮膚如有破損或即將破損者,禁止敷貼膏藥。   

錯誤5 扭傷後,可尋求“正骨”治療,“哢哢”兩聲,扭傷處便可立即痊癒

正確做法: 及時就醫,由醫生決定是否接受手法治療

許多患者從病友的口口相傳中聽說,或者從影視文學中看到,許多關節扭傷通過“神醫”正骨──“哢哢”兩聲便立即痊癒。然而,這種想法並不現實。關節損傷不論輕重,恢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沒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措施。相反,在關節損傷急性期內,若盲目接受不恰當的正骨按摩等治療,反而可能加重損傷,貽誤病情。   

除了骨折、脫位可借助手法整復外,一般的關節扭傷在急性期內能否行手法推拿治療,至今仍有爭議。上海魏氏傷科治療踝關節扭傷(尤其是最常見的外側副韌帶損傷),有獨特的手法,能解除軟組織嵌頓,加速腫脹消散,療效較好。但需要指出的是,急性扭傷手法推拿治療只能進行一次,不可多行。對於扭傷伴發的不同程度韌帶損傷,治療手法不盡相同。   

錯誤6 關節扭傷需要靜養,等痊癒後再進行功能鍛煉也不遲  

正確做法: 及時隨訪,按照醫生建議找到自己的“最佳負荷運動”,合理進行功能康復訓練   

前一次扭傷的康復好壞對下一次扭傷有直接影響。患者需要用認真的態度面對關節扭傷,特別是涉及韌帶撕裂的關節扭傷。不正確的治療及鍛煉可能導致韌帶鬆弛,為習慣性扭傷埋下“禍根”。   

很多患者認為,關節扭傷後務必休息至痊癒才可下地行走或進行功能鍛煉。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關節扭傷,尤其是踝關節損傷後,休息僅限於損傷初期,休息時間應根據病情而定,盡可能縮短。長時間無負重將對關節存在潛在傷害,可致關節組織生物力學和形態的負性改變,應引起傷者重視。   

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找到自己的“最佳負荷運動”(以踝關節為例,在不產生疼痛的情況下,可進行踝關節活動、肌肉等長收縮的訓練),並合理安排康復訓練計畫。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傷科副主任醫師。擅長魏氏傷科為基礎,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膝骨關節炎、腰突症等各類傷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