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聽力障礙診治中心主任  王雲峰

有些老年人剛剛退休,準備安享晚年生活,卻發現自己的聽力出了問題,十分苦惱;有些老年人並未察覺自己存在聽力減退,經身邊人提醒才發現。

老年人的聽力損失有多種表現。比如,與別人對話時,總要多問幾遍才能聽清,或者老是聽錯;在人多嘈雜的環境中,完全聽不清別人在講什麼;看電視、聽音樂時,需要把音量調得大一些。   

聽力衰退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內耳是感覺聲音的器官,內耳中感覺聲音的結構有點像蝸牛,醫學上稱之為耳蝸。隨著年齡的增長,耳蝸基底膜上的毛細胞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聲音的感受及傳入受阻,即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嚴重時,就會出現老年性耳聾。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聽力損失是不可逆轉的,打針、吃藥都無法於事無補。

一部分老年性聽力損失往往伴隨言語識別能力的下降。這是由於老年性耳聾不僅累及內耳,患者的聽覺中樞傳導通路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聽覺的產生與電路類似:燈泡好比是內耳,電線是聽覺通路,發電站是大腦。電燈如果要正常點亮,發電站、線路、燈泡都要能正常工作。任何一個環節“罷工”,燈泡就不會亮(聽力就會減退)。

聽覺器官的衰退和身體其他器官功能的衰退有很多共性,是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包括長期處於雜訊環境、應用耳毒性藥物、長期接觸煙酒、生活不規律、過度疲勞等。遺傳因素則表現為一些人對某些有害環境的敏感性比其他人高,會更早發生聽力損失。家中長輩或親戚有早發聽力損失者,如果自己也較早出現聽力下降,則很有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此外,不少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也對老年性耳聾的發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聽力障礙診治中心主任,綜合耳鼻喉科主任。擅長慢性中耳炎,膽脂瘤中耳炎耳顯微手術治療,耳內鏡微創外科,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耳聾助聽器的選配,咽鼓管球囊導管擴張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