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科主任醫師 陳咸川

一問:藥酒是藥還是酒?

藥酒是藥。隨著治療經驗的積累和臨床診治的需要,長期以來,中醫方劑有湯、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錠等多種內服、外用劑型,酒劑便是其中歷史較為悠久的一種。在中醫奠基之作《黃帝內經》中就有“湯液醪醴論”篇。醪醴,就是用五穀製成的酒類,醪為濁酒,醴為甜酒。通常,以白酒、黃酒、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治療、滋補性質的各種中藥或食物,去掉藥渣所得的口服、外用酒劑,即為藥酒。因為酒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祛風濕”等作用,與特定藥物配伍同用,可以增強藥物活血、補虛之藥效,既可治療風寒濕痹等疾病,也對體虛之人的日常調養有一定益處。因此,藥酒作為一種獨特的中藥劑型,備受大眾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治療性藥酒還是保健性藥酒,雖然功用不同,但都屬於“藥”的範疇,是“藥”就有適應證和禁忌證。無論藥酒的標籤是處方藥、非處方藥,還是保健品,都不宜不加辨證地盲目服用。

二問:飲酒不提倡,內服藥酒安全嗎?

內服藥酒的種類有很多,如已被廣泛認可的名方“十全大補酒”“國公酒”等,也有製備方法規範的自製藥酒。相對來說,經醫生辨證後,適量正確飲用藥酒是較為安全的。

需要注意的是,長期過量飲酒對健康不利。有研究指出:成年男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應<25克,相當於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高度白酒(酒精度數在40度以上,65度以下)50克。成年女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應<15克,相當於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50克。

酒是藥酒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藥酒也不宜長期、過量飲用。如無禁忌證,一般每次飲用10~30毫升,每天1~2次為宜。為保證藥效,不主張在就餐時飲用,可在餐前或睡前飲用。初次飲藥酒應從小劑量開始,如無不適,可漸漸增加至安全劑量。

糖尿病、痛風、高血壓、胰腺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病等患者均不宜飲酒。對於醫囑須嚴格禁酒的患者,應聽從醫生指導,做到滴酒不沾,藥酒也不能飲用。

三問:商品藥酒受爭議,自製藥酒靠譜嗎

有些朋友對自製藥酒“情有獨鍾”,經常在白酒或黃酒中加入一些中藥材,待浸泡一段時間後小酌。但是,自製藥酒有一定的技術要求,還是謹慎為好,尤其要注意以下三點。

●中藥種類繁多,藥性各有偏頗。自製藥酒進行保健時,首先要明確自身體質,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中藥材。選藥時應注意避開中醫方劑的一些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等。部份有毒副作用的中藥,如附子、烏頭等,應避免用於內服藥酒。

●某些中藥雖安全、無毒副作用,且具有養生保健之效,但如用量過多、配伍不當或製劑不妥等,也可導致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自製藥酒時應格外當心,最好請專業人士指導。

●人參、鹿茸等名貴中藥材功效較強,且寒熱屬性明顯,有嚴格的適應證,並非人人適合,自製藥酒前應請中醫師辨證,根據個人體質特點選方用藥。此外,不建議將多種名貴中藥材一起浸酒,以免藥效過強或功效衝突。

專家介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心臟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老年病醫師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內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