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郁超

有時,醫生會告知患者服藥過程中要注意忌口,比如要少吃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生病時為什麼要忌口?哪些食物不能吃?

什麼是中醫的忌口

《中醫大辭典》記載,忌口是根據病情需要,要求患者忌食某些食物,又稱飲食禁忌。此外,忌口還涵蓋調節飲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等內容。

中醫忌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忌口通常被理解為 “針對疾病和治療的忌口” ,如藥食相忌,以及特殊生理階段(如孕期、產後、哺乳期)時須注意飲食。廣義上的中醫忌口還包含更廣泛的內容,其外延包括疾病忌口、藥物忌口、辨體質忌口等,不僅忌食物相克,也忌飲食不節等一切不利於疾病、治療、養生保健的飲食內容和方式。

不同情況,忌口有差異

古代醫家將疾病應忌口的飲食分為六類,即生冷、黏滑、油膩、腥膻、辛辣、發物。對於不同的疾病,忌口程度和內容各異。依據所患疾病、所服藥物、體質、性別、年齡、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忌口的內容有所不同。

患病忌口

胃腸疾病患者不宜食用生冷食物;油膩食物有損脾胃之健運,胃腸疾病、黃疸、感冒等患者皆應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肝火旺盛者不宜食用。

體質忌口

若生活中不注重飲食忌口,機體功能便會發生紊亂。體質偏寒的人(比他人更怕冷、手腳易涼等),如果常食寒涼食物,會更傷陽氣,導致畏寒肢冷、腹痛喜溫、大便溏稀等內寒加重,應注意適當食用溫熱飲食,少吃寒涼之物;反之,體質偏熱的人(比他人更怕熱),常吃溫熱飲食,則會助熱生火,出現“上火”症狀,如口瘡、牙痛、眼眵、便乾、尿黃、身上長癤子等,應注意適當吃些偏涼性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食物。

服藥忌口

一般來說,凡患熱證、實證類(常有壯熱煩躁、面紅目赤、大便秘結等表現)患者服藥時,應禁用或少食酒類、辛辣刺激類、魚類、肉類等食物。酒、辣味食物助濕生熱,魚類和肉類有滋膩生熱、生痰作用,食後助長病邪,使病情加重。寒證、虛證類(常有喜暖、腰酸無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等表現)患者在服用溫補藥物時,應少食或禁用苦瓜、西瓜、梨、柿等苦寒性食物。

當服用解表、透疹藥時,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其有收斂作用,會影響藥物解表、透疹功效。服用人參、黨參及補中益氣丸之類的補氣藥時,忌吃蘿蔔、 萊菔子,因其具有消導的功能,一補一消,損耗乃至抵消了補氣藥物的功效。服瀉下劑後,不宜進食生冷黏膩之物,以免影響脾胃的健運。

此外,中藥方劑中的組成不同,在服用時需要注意的忌口也不同。服荊芥後忌食魚蟹;服白術,忌食桃、李、大蒜;服土茯苓忌食茶葉;服黃連、桔梗、烏梅,忌食豬肉; 服厚樸忌食炒豆; 服鱉甲忌食莧菜; 服地黃、首烏,忌食蔥、蒜、蘿蔔;等等。

飲茶忌口

服中藥期間一般不宜飲茶。茶性清涼瀉火,凡服溫補類、鎮靜催眠、寧心安神等藥物前後,都不宜飲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藥物。但也有極少數方藥例外,如川芎茶調散、菊花茶調散,服用時需用清茶調下,取茶葉苦涼之性,既可上清頭目,又能制約風藥的溫燥與升散。

病癒忌口

病中飲食要關注食物的質和量。患者往往脾胃功能低下、食慾減退,不可強行進食。 “不慾進食則忌強食” ,若勉強進食或進食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僅不能增強抗病能力,反而加重胃腸負擔,不利於疾病康復。

病癒之初也要忌口,比如外感急性熱病之後,禁肉食、多食。 “食複” 是指病癒之初飲食不節而致疾病復發。此時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邪氣尚未全部祛除,飲食的種類和數量都應有所節制,量應從少到多,質宜從稀到稠,從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到正常飲食。病後飲食調養須辨證,應根據疾病性質、體質稟賦忌口,不利於疾病康復的特定食物,則宜禁之。

專家介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擅長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類男性不育、遺精、陽痿早洩、性行為異常等各類性功能障礙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