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教授 尹有寬
實例一
54歲的章先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數十年,因無任何症狀而一直未就醫,最近因右上腹脹痛伴尿黃而查出晚期肝癌。檢查發現,章先生為乙肝大三陽, HBV DNA(乙肝病毒DNA)為3.56*107拷貝/毫升,肝功能異常,AFP(甲胎蛋白) 936微克/升,B超和CT都顯示肝臟有多發性佔位。
外科醫生認為他已無手術指徵,經多科會診後予以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及外科對症治療,4個月後該患者不幸離世。
在就醫過程中,章先生和家人才知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必須每年定期數次到醫院檢查隨訪。
實例二
38歲的李先生曾經也是乙肝大三陽患者,從25歲開始就堅持定期檢查隨訪,在達到抗病毒適應證後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
28歲時,李先生雖然HBV DNA轉陰、已轉為小三陽,但肝臟B超檢查發現一個1.5釐米*1.5釐米大小的腫塊,進一步檢查證實是肝癌。順利手術切除後,他繼續進行干擾素治療,2年後表面抗原轉陰,並產生表面抗體,達到了慢性乙肝臨床治癒。至今他仍堅持定期檢查,肝癌一直未復發,健康、幸福地工作和生活著。
病情分析
章先生乙肝標誌物陽性數十年,但由於患者及家屬對乙肝知識瞭解太少,不知慢性乙肝可以無任何感覺或僅有輕度不適,從來沒有檢查隨訪,沒有進行抗病毒治療,任其反復發病,就進入“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惡性循環,待發現肝癌時為時已晚,教訓慘痛。
而李先生平時認真檢查隨訪,及時抓住抗病毒治療機會並認真治療,雖然抗病毒療效較好,但仍堅持每年定期隨訪檢查數次,早期發現了肝癌,並進行了手術治療,隨訪十餘年一直未復發,他的生命是醫生拯救的,更是他自己珍惜而來的。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教授,曾任感染科副主任、肝炎免疫室副主任、肝病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