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教授 洪建國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導致哮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內因為遺傳易感性,與過敏性體質有關;外因是各種不良刺激,包括呼吸道病毒感染、接觸過敏原和環境不良因素等。易感個體接觸不良刺激後,可迅速導致哮喘急性發作。從年齡上看,兒童哮喘主要發生在學齡前兒童,尤以3~6歲更多見。不過,兒童哮喘的疾病過程不同於成人,在幼年起病的兒童哮喘患者經治療後,多數可以長期緩解,乃至臨床痊癒。
認識三大典型症狀
兒童哮喘發作期的典型症狀為:①喘息,學齡兒童常訴“透不過氣來”,呼吸困難,嬰幼兒則表現為煩躁不安,費力地喘氣;②咳嗽,一般以乾咳為主,可伴有稀薄白色黏痰;③胸悶,患者自述胸部有緊縮感。嚴重發作時,患兒可出現嘔吐、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唇周青紫、面容恐慌等症狀。肺部聽診時,可發現呼氣明顯延長,兩肺廣泛哮鳴音;嬰幼兒哮喘發作時,兩肺可能出現少量細濕囉音。
多數患兒經治療後可治癒
兒童哮喘患者若能及早得到正確診斷及規範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喘息症狀可以得到良好控制,僅少數患兒發展為持續哮喘。兒童哮喘的治療要遵循長期、持續、規範、個體化的原則。在哮喘發作期,須快速緩解症狀、平喘、抗炎。而在緩解期,應長期抗炎、控制症狀、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避免觸發因素,並進行自我保健。父母一旦發現患兒出現哮喘發病前的先兆症狀,應及時就診,使用速效支氣管舒張劑,迅速緩解喘息症狀。若患兒反復出現喘息症狀,應前往兒童哮喘專科門診就診,以便明確疾病的嚴重度和喘息的性質,與醫生一起制定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長期治療方案,掌握用藥方法、用藥時間和最合適的劑量。
“吸入”是最佳給藥途徑
兒童哮喘的常用治療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急性緩解藥物,即支氣管舒張劑,包括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抗膽鹼藥物(如異丙托溴銨),以及茶鹼類藥物(如氨茶鹼),主要用於急性發作時舒張支氣管,可快速緩解症狀。另一類是控制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等)、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具有抗炎作用,須持續使用,以便長期控制症狀,預防發作。
由於呼吸道是機體與外界相通的一個開放系統,有利於局部藥物治療。目前,哮喘治療的最佳給藥途徑是吸入給藥。吸入治療時,藥物可以較高濃度迅速到達病變部位,起效迅速,用藥劑量小,可減少或避免全身給藥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一般地說,吸入治療時的藥物劑量僅為全身給藥的幾十分之一。
當然,吸入治療需要掌握一定的吸藥技術。目前臨床上有多種吸入藥物的劑型,包括壓力定量氣霧劑、乾粉吸入劑和射流霧化器,家長及患兒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吸入裝置,正確掌握吸入技術,確保藥效。
抗生素一般無須使用
大家應該充分認識到,哮喘的本質是氣道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而非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導致的感染性疾病。除非有明確的感染症狀,兒童哮喘的治療一般無需使用抗生素。臨床上,一發哮喘即給予靜脈補液,並加用抗生素治療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有時甚至會加重病情、延誤治療。
避免誘因可減少發作
兒童哮喘的發作大多有較明顯的觸發因素,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細識別可能的觸發因素,並加以避免。年幼的哮喘患兒宜進行過敏原檢測,這麼做既有助於醫生瞭解孩子的過敏狀態,有利於環境控制方案的制定,也有助於預測疾病的遠期轉歸。由於幼齡兒童的哮喘發作大多與呼吸道感染有關,故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可能減少兒童哮喘發作的頻率。哮喘患兒可酌情加用免疫調節劑,並需完成全程免疫接種。
專家簡介
洪建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主任、兒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理事,上海市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學專業委員會顧問、呼吸學組組長,上海醫師協會理事。主要從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和變態反應性疾病的臨床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