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 張 峰 葛均波
造影“看輪廓”,超聲“看內部”
當某人出現胸悶、胸痛症狀,疑似冠狀動脈有病變時,醫生通常會建議其做一次冠狀動脈造影。不過,冠脈造影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它是通過造影劑充填的管腔輪廓來間接反映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醫生無法觀察到血管壁上粥樣硬化斑塊的具體情況;其次,冠脈造影對冠狀動脈特殊部位(如冠狀動脈開口或分叉處)病變情況的判斷較為困難。
近年來,隨著微型導管超聲換能器和聲學成像技術的飛速發展,血管內超聲檢查已逐步成為冠心病臨床診斷和介入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的“新武器”。血管內超聲利用安裝在導管頂端的微型超聲換能器,在血管內發射和接收高頻超聲信號,實時顯示血管的橫截面圖像,不僅能清晰顯示管壁的厚度、管腔大小和形態,還能幫助醫生清晰辨認粥樣硬化斑塊的類型、大小和嚴重程度。
血管內超聲檢查需要在心導管室內進行。在冠脈造影檢查的基礎上,醫生首先會選定需要檢查的血管和病變部位,然後將一根直徑不到2 毫米、頂端安裝了微型超聲探頭的特殊導管送到病變部位。超聲探查時,整個血管壁和血管腔內的情況都可以被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醫生根據看到的具體圖像,可以對冠狀動脈的病變情況進行仔細分析和準確判斷。
血管內超聲的三大優勢
- 發現冠狀動脈早期病變
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早期,血管會發生代償性擴大,以維持管腔的通暢,不至於發生顯著的狹窄。這時候,冠脈造影結果往往是正常的。一旦斑塊的體積超過了管腔直徑的40%,血管的代償能力衰竭,管腔就會出現狹窄。此時再做冠脈造影,才能看到血管有狹窄。由此可見,冠脈造影對冠狀動脈早期病變的診斷能力有限。血管內超聲則不同,它可以檢出早期的內膜增厚和斑塊形成情況,提示患者需要提高警惕,並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以及必要的藥物治療等措施,預防病變的進展。 - 診斷冠脈造影無法確診的病變
如前所述,冠脈造影對冠狀動脈特殊部位(如冠狀動脈開口或分叉處)病變情況的判斷較為困難。血管內超聲則不受投照位置的影響,能夠檢出冠脈造影無法確診的病變,如血管開口、分叉處的病變等同時,血管內超聲還能精確測定血管狹窄的程度和性質。
另外,血管內超聲還可用於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定位和療效觀察。比如,幫助確定病變部位是否需要植入支架,植入支架的大小和範圍,支架擴張是否充分,監測支架植入以後是否存在支架內再狹窄、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晚期貼壁不良等問題。 - 明確斑塊類型
血管內超聲通過將斑塊內的回聲與血管周圍代表外膜或周圍組織的回聲進行比較,可以確定斑塊的“軟硬”程度。一般地說,斑塊越“軟”,性質越不穩定,越容易發生破裂。而斑塊一旦破裂,此處容易形成“血凝塊”,就可能引發心肌梗死。因此,早期識別“高危險性”斑塊的意義重大,可以提醒患者加強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預防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不同類型斑塊的血管內超聲圖像:
軟斑塊,斑塊的回聲密度低於外膜及周圍組織。
纖維性斑塊,回聲密度和外膜及周圍組織相似。
鈣化病變,斑塊的回聲密度很高。
專家簡介:
葛均波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心血管病學及介入治療專家,長江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科學教授、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內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亞太介入心臟病學會主席,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理事會理事,美國心臟病學會國際顧問。葛院士長年致力於心血管轉化醫學研究,研發的可降解塗層新型藥物洗脫支架——E XC E L 支架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冠心病的介入治療,並獲得 2011 年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2013 年,由其牽頭研發的完全可降解藥物支架開始臨床研究,使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保持國際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