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南院急診重症監護室主任  洪江 

近些年,中年人猝死的新聞報導屢見不鮮,令人扼腕痛惜。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一旦發生猝死,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重大損失。據統計,中國每年猝死的中青年人數多達55萬人。可以說,猝死就像是一把暗藏的“絕命飛刀”,時刻威脅著人類健康。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猝死呢?猝死可以預防嗎?且聽專家的分析。猝死多與心臟疾病有關

冠心病

冠心病是導致猝死的最常見原因。為心臟提供營養的血管叫“冠狀動脈”。若冠狀動脈管壁上堆積了“垃圾”,其表面就會變得凹凸不平,進而出現管腔狹窄、變細。就像生了鏽的自來水管會導致水流變小一樣,狹窄的冠狀動脈會導致心臟供血減少,進而導致胸痛、胸悶等心肌缺血症狀。

有些患者在活動後或體力勞動後出現,有些患者在休息時出現。通常,胸悶、胸痛持續時間在幾分鐘的,一般多為心絞痛;若胸痛持續時間超過半小時,則很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發生後,由於供血中斷,心肌細胞發生缺血、壞死,心肌收縮功能明顯下降,患者常因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而猝死。

過去,冠心病一般多發生於老年患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冠心病易患因素更多地出現在中青年人身上,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目前,4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已屢見不鮮。

心肌病、瓣膜病

心臟一共有四個“房間”,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肌相當於心臟的“牆壁”,心臟瓣膜相當於“房門”。其中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猝死。“牆壁”出問題的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房門”出問題的風濕性心臟病等,都可導致猝死。

心肌炎

一般情況下,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導致。人體感染某些病毒後,會出現發熱、疲倦等“感冒”樣症狀,或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在隨後的1~3週內,會出現心悸、胸痛、呼吸困難,甚至暈厥等病毒性心肌炎症狀。通常,輕症者可完全自愈,但重症心肌炎患者有發生猝死的可能,應引起足夠重視。

惡性心律失常

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都可能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就像是心臟的“電路故障”,一旦發生,心臟跳動的節奏、次數或(和)傳導功能就會出問題。常見的惡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等。

室性心動過速就是心室完全不聽從“上級”(竇房結)的“指揮”,自顧自“亂跑”,最終“跑”累了,就變成了室顫。室顫發生時,心臟不是在跳動,而是在微微抖動,心臟的舒縮功能幾乎停滯,其實就是心臟驟停。

一旦發生室顫,需緊急搶救,否則大部份患者將很快死亡。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就是心臟的電路中斷,引起心臟“各個房間步調不一致”。

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是從心臟發出的最大、最粗的動脈,再形成分支到全身各處。可以說,主動脈是血管中的“中心主幹道”。主動脈夾層就是主動脈腔內的血液從主動脈內膜撕裂口進入主動脈的中膜,形成假腔。主動脈夾層發生時,患者常有劇烈胸痛,甚至休克症狀。一旦發生破裂,患者幾無生還可能。

非器質性心臟病

即心肌離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綜合徵、QT間期相關綜合徵(QT間期延長及縮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良綜合徵、馬凡綜合徵、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等。這類疾病多與遺傳有關,猝死原因多半是惡性心律失常。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南院急診重症監護室主任、醫學博士。擅長心衰、高血壓、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冠心病、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起搏器安置術、射頻消融術,以及心血管疑難病症和急危重症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