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商朝和周朝的象形文字中,老祖宗創造“心”這個象形文字,酷似心臟的結構──四個房間和相通的二根大血管。經幾千年演變,成為現在的“心”字。
嚴格說來,“心”與“心臟”的含意不完全相同。心臟(heart)是身體中推動血液循環的一個重要器官。而心還有很多其他意思,如心緒(mood) 、 情緒(emotion)、心理(mentality)或自我意識(spirit)等。
心臟──人體的重要器官
雖然只有拳頭大小,重約250克,但是它是最勤勞的器官,每天搏動約10萬次,一生跳動近30億次。
心臟細胞不再生,從生命很早期就停止分裂了,極少發生癌症。
心臟結構上有二個獨立王國:獨立的傳導系統和獨立的供血系統,對於本文所說的心臟性猝死,至關重要。
心跳──與壽命長短有關?
人們確實發現,部份動物心跳次數越少壽命越長,長壽動物的共同特徵都是心跳比較慢。不過人類是不是如此?不明確,無共識。
每分鐘心跳次數 平均壽命 倉鼠 500次 2歲 麻雀 300次 10歲 貓 120次 15歲 大象 30次 60~70歲 鯨魚 15~20次 80歲 哥拉帕戈斯烏龜 6次 170歲
心臟結構──身體的原動力
●心臟像一個水泵,是人體最強壯的肌肉。
●心臟有四大倉庫(二個心室二個心房),連接著二根較大血管(主動脈和腔靜脈)和二根較小血管(肺動脈和肺靜脈)。
循環血液的路徑: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全身→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
●心臟布向全身有三類管道:
動脈(artery):運送血液到全身各處,帶營養物和氧氣器官和組織,鮮紅,壓力高;
靜脈(vein):運送血液從各器官和組織回心臟,帶回廢物和二氧化碳暗紅,壓力低;
毛細血管(capillary):成網分佈,連接微動脈和微靜脈,有利於物資交換。
●心臟血管有三路循環:
肺循環-小循環;體循環-大循環;冠脈循環-心臟自身循環。
冠脈循環──心臟獨立供血: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大病因
冠脈循環(coronary circulation)由左、右冠狀動脈主幹和它們的分支環繞全心,為整個心臟獨立提供血液,功能獨特,意義重大。心臟雖然只佔體重的0.5%,但是心臟24小時不停工作需要有全身5%的供血,獨立的冠脈循環便保證了這樣恆定的血供,維護了生命的平穩進行。
當然,如果這個獨立供血系統出了問題,譬如最為常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就可能發生一系列的問題:→狹窄、堵塞→心肌缺血→急性冠脈綜合症,最終可能發生心臟性猝死。
傳導系統──心臟獨立指揮:室顫是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臟有其獨立的神經傳導系統:
竇房結──發放心臟搏動的最高司令;
房室結──一旦竇房結發放信號異常,就取而代之;
房室束──傳導心律搏動信號到心臟各處;
浦肯野纖維──傳導心律搏動信號到心肌細胞。
心臟自我指揮的獨立性,通過自動發放節律,保障了心臟常規搏動。如此自成一系,減少體內外因素對於心臟搏動的影響,保證了生命平穩進行。
在以冠心病等為主的病因下,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足,可能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徵。此時心臟的電活動很易紊亂,完全打亂了原本心臟傳導系統有條不紊的自動節律,進而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多為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室顫是一種心臟高速率的亂跳或抖動,心臟完全失去血供,很快導致猝死。
(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