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張欣欣
患者提問:我是一名乙肝患者,今年32歲,自幼被查出乙肝 “大三陽” ,以前因肝功能正常一直沒有治療。一年前,我出現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檢查發現ALT(丙氨酸轉氨酶)升到1000多單位,HBV DNA定量在106國際單位/毫升,在醫生建議下開始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半年前複查,發現肝功能恢復正常、HBV DNA已轉陰。像我這種情況,什麼時候能停藥?
專家回答:HBeAg(乙肝病毒e抗原)陽性的慢乙肝患者,應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在達到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ALT恢復正常、HBeAg轉陰後,再鞏固治療至少3年(每隔6個月複查一次)仍保持不變,可考慮停藥,總療程在4年。延長療程可以減少復發,停藥後仍需定期複查。
患者提問:我患有慢性乙肝、肝硬化,從2003年開始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HBV DNA一直正常,也沒有併發症出現,現在是不是可以停藥?
專家回答:根據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病情已經進展至肝硬化的患者,需要長期抗病毒治療,不宜停藥。你的抗病毒治療效果很好,不需要換藥,應定期複查。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療方法,符合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的患者都應及時接受規範治療。目前,抗乙肝病毒藥物分為兩類。
一類是干擾素(普通干擾素、長效干擾素),其優點是療程相對固定,HBeAg、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血清轉換率相對較高且應答持久,具有調節免疫和抗病毒雙重功效;缺點是需要注射、價格較高、不良反應較多等(流感樣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異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償期肝硬化、甲狀腺疾病等禁忌證。
另一類是核苷(酸)類藥物,其優點是三性── “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 ;其缺點是療程長且不固定、可能發生病毒耐藥、停藥後易復發等。目前中國市場上的抗病毒藥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對於初始抗病毒治療的患者,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優先推薦使用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酯。
抗乙肝病毒治療過程中,何時停藥、怎麼停藥,是患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 應用干擾素的患者
“指南” 推薦的療程為1年。如果治療過程中有望出現HBsAg陰轉,可增加療程。有研究顯示,延長PegIFN-α(聚乙二醇干擾素-α)療程至2年,可提高治療應答率。
● 應用核苷(酸)類藥物
1. “大三陽” 患者 總療程至少4年,在達到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ALT複常、HBeAg血清學轉換後,再鞏固治療至少3年(每隔6個月複查一次)仍保持不變者,可考慮停藥,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
2. “小三陽” 患者 治療後HBsAg轉陰且HBV DNA檢測不到,再鞏固治療1年半(經過至少3次複查,每次間隔6個月)仍保持不變時,可考慮停藥。
停藥後3個月內,患者應每月檢測1次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學標誌物及HBV DNA;之後每3個月檢測1次,至少隨訪1年時間,以便及時發現肝炎復發及肝臟功能惡化。此後,持續ALT正常且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者,應至少每年進行一次HBV DNA、肝功能、AFP(甲胎蛋白)和肝臟超聲檢查。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教授,擅長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明原因肝炎的治療。現任上海市瑞金醫院臨床病毒研究室主任,感染科副主任、感染病與寄生蟲病教研室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病毒學分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