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主任 王群

肺癌高發:與吸煙與 “六化” 有關

我國約有3.5億煙民,全球1/3的煙民在中國。同時,我國還有7.4億人遭受 “二手煙” 和 “三手煙” 的危害。

“六化” 分別指人口老齡化、城市現代化、農村城市化和工業化、環境污染化、生活方式不良化和醫學現代化。人口老齡化是慢性病發病率逐年攀升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癌症高發的重要原因。我國目前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2億,而60%的癌症和70%的癌症死亡都發生在65歲以上人群中。另一方面,城市現代化、農村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帶來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再加上各種不良生活方式,都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與此同時,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使腫瘤的檢出率也大大提高。

肺癌發病呈現四大變化

近30年來,肺癌的發病情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發病率,從 “中等” 變成了 “高發”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肺癌是中等發病率的腫瘤,低於胃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發病率,但現在已躍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首位。

其次是因污染導致的肺癌病例明顯增加上升。

第三是不吸煙女性肺癌患者激增,既往多是吸煙的男性患肺癌,女性很少患肺癌,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不吸煙女性罹患肺癌的情況越來越常見。

第四是肺癌的主要類型發生了改變,過去是肺鱗癌較多,現在是肺腺癌更多,腺癌已經位列肺癌亞型的首位。

早發現: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要預防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戒煙和盡量避免接觸二手煙。同時,應減少廚房油煙污染、室內裝修材料污染,並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飲食、堅持運動、保持好心情等。

肺癌的典型症狀是刺激性咳嗽和血痰,此外還有咳嗽、呼吸困難、胸痛、咳血、肺炎、體重減輕、全身疲倦、食慾減退、發熱、貧血等。然而,等到出現症狀再就診時,往往已不是早期,有些患者甚至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

要真正實現早診早治,肺癌高危人群(45歲以上中老年人,煙齡超過20年的煙民,有腫瘤家族史,肺部既往有基礎病史,如哮喘,支氣管擴張等)應進行常規篩查。

2015版《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指出,胸部CT檢查是早期診斷早期肺癌的唯一可靠手段。近年來,低劑量螺旋CT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早期肺癌的篩查中,其解析度高,能發現5毫米以上、常規胸片和胸透無法看到的可疑病變,可減少20%的肺癌死亡率,且放射劑量低,僅為CT的十分之一,更安全,一年檢查一次無損健康。

特別提醒:一滴血驗癌症?目前還做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 “液體活檢” 炙手可熱,不少機構甚至打出 “一滴血驗癌症” 的廣告。所謂液體活檢,就是通過檢測外周血中的循環腫瘤細胞或細胞外的遺傳物質DNA來早期診斷腫瘤。其優點是創傷小、取材方便、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缺點是價格較高,準確性也有待提高。或許5年或10年以後,通過抽血化驗,就能知道自己是否罹患癌症,但就目前而言,該技術還處在研究階段,大家不要迷信此類宣傳。

疑問:血清腫瘤標誌物有助於診斷肺癌嗎?

答疑:與肝癌、前列腺癌不同,血清腫瘤標誌物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有限。首先,其敏感性不高,大多數肺癌患者,血清腫瘤標誌物是不高的;其次,其特異性也欠佳,即雖有血腫瘤標誌物升高,但未必說明有肺癌。因此,血清腫瘤標誌物不能作為早期診斷肺癌的手段。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委員、胸腔鏡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常委、微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常委、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胸外科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