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副主任醫師  羅國培

胰腺位於人體腹部深處,胃的後方、橫結腸的上方,胰頭和胰體部由十二指腸包繞,胰尾部比鄰脾臟。胰腺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管理人體的血糖和消化功能。當胰腺發生病變後,患者會有腹脹、消化不良、消瘦、血糖異常波動等症狀。然而,由於這些症狀並非胰腺疾病獨有,其他部位的疾病(如胃病等)也會引起類似症狀,所以往往容易被患者忽略。尤其是長在胰尾部的腫瘤,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更難以被早期發現。正因為如此,臨床上超過8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

由於晚期胰腺癌患者總體預後較差,對藥物治療不敏感,故很多患者及其家屬,甚至不少醫生都認為,繼續治療的價值不大,患者的生存期充其量也就3~6個月。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顯然不是。

病情雖 ,治療仍有價值

晚期胰腺癌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局部晚期,即腫瘤局限在胰腺位置,但因侵犯了周圍的重要血管而無法被徹底切除;另一種是已經發生遠處轉移,即腫瘤已不局限於胰腺位置,還“跑”到身體的其他地方。胰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是淋巴結、肝臟、腹腔和腹膜、肺、骨等。

我院每年收治近萬名胰腺癌患者,化療等綜合治療的有效率可以達到50%~60%。很多經過積極、規範治療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生活品質顯著提高,生存時間明顯延長,中位生存時間為1年以上。對胰腺癌患者而言,只要治療能達到三個目的,那麼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第一,盡可能延長生存時間;第二,盡可能減輕痛苦;第三,盡可能提高生活品質、活得有尊嚴。

鮮為人知的 生物學晚期

近年來,一種鮮為人知的晚期胰腺癌──隱匿性晚期胰腺癌,也稱 “生物學晚期胰腺癌” ,備受國內外學者關注。這類胰腺癌看似 “不晚” ,影像學檢查提示可以進行手術切除,但患者在手術後很快出現復發和轉移,以至於讓人們產生了一種 “手術會加速胰腺癌進展” 的錯誤認知。

那麼,哪些患者屬於 “生物學晚期胰腺癌” 呢?我們團隊基於腫瘤標誌物,提出了 “三陽性” 胰腺癌手術不獲益患者亞群:這類患者的血清腫瘤標誌物CEA、CA125、CA199均為陽性,且≥1000單位/毫升;手術切除無法使這部分患者生存獲益,中位生存期僅為5.4個月,1年生存率接近於零。此後,我們團隊又通過研究發現, “CEA、CA125陽性,CA199陰性(Lewis基因陰性)” 的胰腺癌患者,手術切除的預後也很差,易發生轉移,也屬於手術不獲益人群。這些患者的血清CA199之所以為陰性,主要是因為其缺乏Lewis基因,沒有合成CA199的能力,即假陰性。以上兩種胰腺癌患者均屬於 “生物學晚期” ,一般均伴有隱匿的遠處微轉移病灶。

治療手段多,方案個體化

對於胰腺癌患者而言,目前唯一有望根治的方法依然是手術。除手術外,還有很多治療手段,如化療、放療(包括質子重離子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單純腹腔灌注治療、腹腔熱灌注治療、介入治療、射頻消融(包括納米刀)、生物治療、細胞免疫治療、熱療等。

合理選擇治療方案、打出 “組合拳” ,以期為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爭取手術根治機會或延長帶瘤生存時間,是胰腺腫瘤專科醫生一直努力的方向。為提高療效,針對不同患者,通常需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化療是 利器,勿將其 妖魔化

很多人聽到化療二字,就會聯想到劇烈嘔吐、頭髮掉光等慘狀。實際上,隨著醫學的發展,化療的副作用已越來越可控,很多接受化療的患者甚至沒有太多不適感。如果化療效果好,腫瘤會縮小,許多不能手術的患者可以重新獲得手術根治的機會,疼痛、食慾減退、乏力等症狀會改善,生活品質可以顯著提高。

貿然手術不可取,新輔助治療宜先行

新輔助治療是通過術前化療,以期達到縮小原發腫瘤、殺滅微轉移灶、提高腫瘤根治率、降低術後復發風險的目的。

對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雖然腫瘤已侵犯局部重要血管,但沒有發生遠處轉移,可以選擇新輔助治療,以獲得降期手術的機會。據統計,有20%~30%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通過新輔助治療獲得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現有文獻資料亦顯示,接受新輔助治療後再手術的患者,總生存期明顯長於直接手術的患者。

對已發生遠處轉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手術應特別慎重,進行化療或參加相關新藥臨床研究是明智之舉。當然,這些患者也並未徹底失去手術機會。伴單一臟器轉移(單純肝臟寡轉移、單純肺寡轉移、單純腹腔轉移)的患者,經化療等轉化治療後,還是有可能獲得手術機會的。國際上已有相關研究資料表明,伴單一臟器轉移、經化療等轉化治療後,腫瘤及轉移灶得到明顯控制的患者,經多學科討論、慎重評估,可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獲益與未發生轉移的患者相當。

對生物學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雖然影像學檢查提示可手術切除,但不宜直接手術,而應先進行新輔助治療,以降低術後早期復發和轉移的風險。現有資料表明,與直接手術的生物學晚期胰腺癌患者相比,接受新輔助治療患者的總生存期明顯延長。

接受新輔助治療的患者,手術時機如何把握?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報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經新輔助治療後,腫瘤明顯退縮、CA199下降超過50%或降為正常,可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時間一般為進行新輔助治療4~6個療程後,具體時間需要由醫生進行療效評估後確定。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擅長胰腺癌和膽道腫瘤的外科和綜合治療,尤其胰腺腫瘤的靶向和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