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程亞偉
中藥泡水,析出有效成分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歡用中藥泡水喝,覺得有保健作用。有些人覺得“藥茶”泡得越濃越好、越久越好。其實並非如此,中藥泡水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藥茶,即中藥代茶飲,是在中醫理論原則指導下辨證組方,由中藥或中藥與茶葉合製而成。飲用時用開水沖泡,使中藥有效成分得到一定量的析出,用於輔助防治疾病、病後調理或養生保健。
據傳,藥茶發端於唐代,盛行於宋朝。唐代《外台秘要》中詳述了代茶飲的製作工藝、使用情況及飲用方法;明代李時珍之《本草綱目》、清代趙學敏之《串雅內編》中,均記有“代茶湯”,品類有菊花茶、膨大海茶等;在清宮原始醫藥檔案中,太醫院御醫也擅用藥茶。
藥茶雖好,並非百搭
相較於湯藥,中藥代茶飲更容易長期堅持,適用於亞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的調治與輔助治療。如:脾胃虛弱者易頻繁泄瀉,在治療之餘可用補氣健脾的中藥代茶飲,以調理脾胃;肺脾氣虛、容易反復感冒的人群,可用補肺健脾的中藥代茶飲,以補益自身正氣、增強體質。
代茶飲的選擇要根據個人體質,反之可能收效甚微,甚至損傷身體。比如:體虛畏寒者用枸杞、黃芪、桂圓等中藥泡水頻飲,可起到補益保健作用;沒有虛寒症狀,甚至體質“偏熱”的人,過量飲用則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又如:野菊花藥性苦、辛,微寒,有清熱解毒、瀉火平肝之效,脾胃虛寒者和孕婦須慎用;膨大海甘、寒,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之效,脾虛、大便稀溏者不適用;黃芪藥性甘微溫,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等功效,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等實證者不宜服用。
對症而飲,亦要適度
飲用藥茶應注意用量和時間,不宜泡得過濃、過久。兒童、老人、孕婦、哺乳期女性,以及肝腎疾病、血液疾病患者,若要飲用藥茶,須先諮詢醫生。
專家介紹
海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主任中醫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國家中醫藥局第六批師承繼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