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醫院感染科主任中醫師 陳四清
成語 “甘之如飴” 是形容甘願為了某件事承受艱難痛苦,卻還感到像吃糖那樣甜;古人常用 “含飴弄孫” 來形容老年人的美滿生活……喜愛甜食是人之本性,而 “飴” 卻並不只是甜味劑。中醫發現飴糖具有獨特的藥物價值,用其入藥,有滋補的功效。
可調味,也可入藥
“飴” 是用高粱、米、大麥、小麥、粟玉米等含澱粉的糧食為原料,經發酵糖化製成的一種食品。古代生產飴糖主要用麥芽和糯米,不少地方至今仍習慣稱飴糖為麥芽糖。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人已經掌握了製作飴糖的技術。至周朝時,飴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甜味劑。而最早認識到飴糖藥用價值的,是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
飴糖入藥,有三則著名處方
一是治 “虛勞裡急諸不足” 的黃芪建中湯,配方主要有飴糖、桂枝、芍藥、黃芪、生薑等,重在溫養脾胃,可溫中補氣、和裡緩急,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
二是治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 的大建中湯,方中重用飴糖建中緩急,配伍諸藥共奏溫中補虛、降逆止痛之功。
三是治 “傷寒一二日,心中悸而煩者” “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幹口燥” 的小建中湯,方中重用飴糖溫中補虛、和裡緩急,配伍諸藥可平補陰陽、調和營衛。
中醫認為,飴糖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健脾和胃、潤肺止咳、生津潤燥等功效。上述三則含有飴糖的處方,取的就是飴糖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之功。
可內服,也可外用
飴糖還可以潤肺止咳,《補缺肘後方》中介紹,先將適量乾薑和豆豉用水煎煮後取汁,再攪入飴糖,可以治療感受風寒之後的急性咳嗽;《本草匯言》中介紹,用白蘿蔔搗汁一碗,再取飴糖30克,隔水蒸化,趁熱服用,多次緩緩含咽,可治療頓咳不止。
除了內服治病,《本草匯言》中還介紹飴糖可外用治大便乾結不通:將飴糖拈成指頭大,用香油塗拌綠礬末,塞入肛門內。這種方法與如今用開塞露治療便秘的方法頗為相似,彰顯了古人的智慧。
飴糖矯味,良藥不苦口
“良藥苦口” ,一碗中藥常常是酸、苦、鹹、辣、腥味混雜,讓人難以下嚥。對沒有糖尿病、濕熱證的患者,有經驗的大夫往往會讓他們去超市購買一瓶飴糖,每次煎好中藥後,將一小湯勺飴糖先放入碗底,再將中藥沖入,經過矯味後,中藥就變得好喝多了。
不少現代人都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中氣不足等情況,越來越多的醫生在開具膏方時,選擇應用飴糖代替紅糖、冰糖、蜂蜜等收膏,不但可以提升膏方的口感,而且不會導致便溏腹瀉、腹脹、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
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飴糖雖好,但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飴糖內服時,一般烊化後沖入湯藥中,每次30~60克;熬膏時一般用250~1000克不等。由於甘能助濕,故凡有舌苔厚膩、脘腹發脹等“濕熱內郁,中滿吐逆”者忌服,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也不宜服用。
專家介紹
江蘇省中醫院感染科主任中醫師,中醫病案學教研室副主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中醫院院級名醫,全國名老中醫張繼澤工作室主任,孟河醫派 (馬家) 第五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