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腎臟風濕科主任醫師 簡桂花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研究表明:有糖尿病病史10~20年者,50%會發生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病史在20年以上者,幾乎100%發生糖尿病腎病。在歐美國家,3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糖尿病腎病;在我國,這個比例可能更大。在發達國家的透析患者中,絕大多數是糖尿病腎病;在我國,糖尿病腎痛透析患者也占40%以上。
近年來,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引起尿毒癥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很多糖尿病患者並不完全瞭解糖尿病對腎臟的危害性,再加上糖尿病腎臟病變在早期很難被發現,以至於大部分患者就診過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早期糖尿病腎病可被逆轉
糖尿病腎病共分為五期。
第一期:僅表現為腎臟體積增大,B超可發現腎臟體積增大,腎小球濾過率(GFR)增加(用同位素等方法檢測),腎功能正常,患者無不適症狀。此時,若能嚴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島素治療,幾週到幾個月內,上述異常表現可完全復原。
第二期:表現為運動後蛋白尿,休息時正常,腎小球濾過率恢復到接近正常水準。此期若及早發現並治療得當,病變仍可逆轉。
第三期:又稱為早期糖尿病腎病期。由運動後蛋白尿進展為持續性微量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為20~200微克/分鐘),腎小球濾過率基本正常。到了後期,血壓可能轉度升高。此期若不積極採取治療措施,90%以上的患者會發展成臨床糖尿病腎病。
第四期:臨床糖尿病腎病期。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尿常規可檢測出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大於0.5克/24小時,相當於尿白蛋白排泄率大於200微克/分鐘。腎功能開始惡化,多伴有高血壓。此期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壓和血糖,腎小球濾過率將會以平均每月下降1~1.22毫升/分鐘的速度不斷惡化,使患者在5~8年內發展為終末期腎功能衰竭。
第五期:糖尿病腎病終末期。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水腫及高血壓進一步加重,出現低蛋白血症。此期患者常合併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神經病變。
從上述分期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糖尿病腎病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悄悄進展的。早期多無自覺症狀,只有靠系統檢查才能被發現。此時若能採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就能阻止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反之,若發現時已處於臨床糖尿病腎病期,腎功能已減退,即使花再大的力氣,也無法使病變逆轉。
學會捕捉腎病的蛛絲馬跡
1.定期查尿蛋白。尿中有蛋白是診斷糖尿病腎病重要指標之一,為提高早期診斷率,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2.觀察尿量變化。正常人每天尿量為1500~2000毫升。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有“三多”現象,即多飲、多食、多尿。多尿主要是由於早期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所致。這種現象可持續多年。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尿量將減少,這與腎小球濾過率減少有關。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時應注意自己的尿量變化情況。
3.注意是否有水腫。出現水腫往往表示患者的腎功能已明顯減退,預後不佳。糖尿病患者每天晨起要注意自己的面部是否有緊張感、眼瞼是否有水腫;夜間入睡夜,要注意雙下肢是否有發脹、水腫現象。
4.定期檢查腎功能。研究顯示,尿毒癥多發生在患糖尿病後15~20年,或出現大量蛋白尿後3~5年。糖尿病患者應每3~6個月檢查一次腎功能,如血尿素氮、血肌酐、內生肌酐消除率等。
防治腎病遵循三大原則
1.積極控制血糖和血壓,減輕微血管病變,把發生糖尿病腎病的風險降到最低。
2.積極應用腎臟保護藥物,延緩腎病進展。如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以減少蛋白尿等。
3.若已發生糖尿病腎病,也可通過合理治療,最大限度地延緩腎損害進展,盡可能避免尿毒癥的發生。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症時,應按照慢性腎功能不全進行治療。若已進入尿毒癥期,應盡早透析或進行腎移植。
專家介紹
簡桂花,上海市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腎臟風濕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腎病臨床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分會委員兼秘書,中華中醫藥學會腎臟病分會委員。擅長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建立慢性腎臟病“倒金字塔”治療管理模式,對糖尿病腎病及反復發作性尿路感染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有一定經驗,根據病情制定較完善的個體化治療及隨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