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  韓寶惠

肺癌早期篩查是肺癌早診早治的最佳手段,對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品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13年,我院牽頭的“社區肺癌早期篩查”項目組,運用低劑量螺旋CT在上海多個社區開展肺癌早期篩查。

該專案分為三個階段:首輪篩查期、觀察期、再次篩查期。這個專案的最終結果可能會在今年或者明年公佈,屆時會有一個詳細的報告。從初步結果看,有幾個現象值得關注。

定期篩查很有必要

絕大多數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了再去檢查,往往已經十分被動,“因症就診”往往都是中晚期了。我們建議,45歲以上,特別是有吸煙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病史、污染物接觸史(如二手煙、廚房油煙等)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普通低劑量螺旋CT檢查,相當於每年報一次平安。低劑量螺旋CT檢查費用不高,僅200多塊錢,且是醫保覆蓋的檢查項目。

肺小結節已成為一種 “新常態”

肺小結節在篩查人群中已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約25%的人被查出肺內有各種各樣的小結節。項目組對3000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發現肺部小結節713例,佔篩查總人數的23.77%。

肺小結節不等於腫瘤

發現肺裡有小結節以後,患者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做後續檢查。由於低劑量螺旋CT檢查只能作初步篩選,並不精準,後續還需要做更精細的檢查。我們的研究發現,在3000例肺小結節患者中,經小病灶高分辨、病灶薄層加三維重建掃描,高度懷疑惡性腫瘤的只有69例。

在我們建議手術的23例患者中,22例是早期(1期)肺癌,1例是肺的良性腫瘤。因此,大家不要因為自己肺裡有一個小結節,就給自己戴上“腫瘤”的帽子,整天坐立不安,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早期肺癌可以根治

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不到5%,而早期肺癌(1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過75%,相當部分患者經過規範的手術治療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直徑在7~8毫米,甚至5~6毫米的微小病灶,在腫瘤還處在“胎兒期”的時候就進行干預,就能達到根治肺癌的效果。

已發生淋巴結轉移的局部進展期肺癌患者經治療後,不僅腫瘤明顯縮小,還獲得了手術切除機會,且三年多後,體內未再發現癌細胞。這並不是神話,而是發生在上海市胸科醫院肺癌臨床研究中的真實故事。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執委,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上海市醫學會肺科分會委員、肺癌學組組長,上海市醫學會腫瘤靶分子學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