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教授 董天華
錯誤認識:中青年人不會發生膝骨關節炎
認識更新:膝骨關節炎的原因比較複雜,中青年人也可患膝骨關節炎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活動度大,容易損傷。膝關節又是動物進化過程中,人類由四肢爬行向直立行走變化中形成的具有新功能的部位,因此在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學等方面均有可能“天然存在”一定缺陷。
導致膝關節發生骨關節炎的原因比較複雜。膝關節的關節骨面是由無血液供應的透明軟骨所覆蓋,保證了關節面的潤滑和無痛,但透明軟骨無再生能力。隨年齡增長,關節的軟骨面會逐步老化並出現磨損和缺損。
膝關節具有特有的解剖結構,包括眾多韌帶及位於關節間隙、由纖維軟骨組成的內、外側半月板,這些組織均可因外傷而受損。比如,膝關節可因下肢骨骼的發育異常(包括O形腿或X形腿)導致內、外側關節面受力不均,從而加速部份關節軟骨面的退化。內、外側半月板位於關節面間,對關節軟骨面起一定的緩衝作用。如因外傷而破裂,也會加重關節軟骨面的磨損。這就是為何有些中年患者較早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原因。
膝關節除了由股骨與脛骨相關聯外,關節的前方還有一個將髕骨與股骨髁相關聯的髕股關節。大腿肌力不平衡,膝部外傷或畸形時,髕股關節關係失常,可導致膝關節退行性變化。
錯誤認識:為防止膝骨關節炎加重,要盡量避免下肢活動
認識更新:急性發作期要限制活動,緩解期要適度鍛煉
在膝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間,應盡量減少行走,尤其是上、下樓活動,同時可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或消炎止痛劑。多數患者的症狀可以獲得一定緩解。
膝關節需要一定的活動才能維持下肢肌肉正常的新陳代謝,關節面上的軟骨也需要通過正常的關節活動獲得營養物質。在症狀緩解期,患者進行適當和適度的活動是必要的。比如,從事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非負重或負重小的有氧運動。這樣既可減輕體重,還可通過活動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防止大腿肌肉萎縮,增強關節穩定性,對保護關節免受損傷有一定作用。當然,應注意控制活動量和活動方式,避免過度運動或進行一些使關節扭轉的動作,還要根據活動後的反應,調整活動量和活動方式。
如果關節疼痛較重,可以採取拄拐行走的活動方式,以分擔疼痛關節的負擔。注意拐杖應由對側上肢扶持,來分擔患側下肢的負重。此外,還可進行膝關節不負重的股四頭肌的鍛煉,以增強大腿肌肉對膝關節的穩定作用,保護關節免受損傷。注意保暖、使用護膝也可以減輕症狀。
錯誤認識:膝骨關節炎手術“很危險”
認識更新:膝骨關節炎手術的創傷有限,也適合老年人
當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可以考慮做膝關節置換手術。很多人認為“置換膝關節”是大手術,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由於膝關節位置比較淺表,手術創傷並不大,一般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耐受。術後,多數患者可以較快獲得一個無痛、功能良好的膝關節,從而明顯提高生活品質。當然,手術後需要一段時間的艱苦鍛煉。
專家介紹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教授。多年來致力於髖關節外科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是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第一、二、三、四屆委員,第三屆常委,中華骨科雜誌、江蘇醫藥、骨與關節損傷雜誌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