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 陳灝珠

吸煙有很多壞處,其中給人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吸煙可以致癌,尤其是肺癌;吸煙越多,發生肺癌的可能性越大,這是由於煙葉燃燒時產生40種以上的致癌物質所致。一系列資料說明這一點,如:在因肺癌死亡的人群裡,87%由於吸煙(包括被動吸煙)引起;男性吸煙者死於肺癌的是不吸煙者的8~20倍;每日吸煙量超過25支,肺癌發生率為227/10萬,每日吸煙量在15~24支,肺癌發生率為139/10萬,每日吸煙量在1~14支,肺癌發生率為75/10萬,吸煙量與肺癌的發生率成正比。

雖說多數人已知吸煙與肺癌的關係密切,但對吸煙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係就關注不夠了,甚至有不少人對兩者之間的關係幾乎是毫不知曉。其實,吸煙還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煙草中的煙鹼是造成這種危害的主要禍根。煙鹼進入人體血液後,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等造成心肌缺血。由於上述種種不良影響,使年齡在30~49歲之間的男性,吸煙者比非吸煙者的冠心病的發病率高出3倍。連續過量吸煙,有時會突然引起心臟冠狀動脈痙攣,最終導致心肌梗死。高血壓病人如果是吸煙者,其發生卒中(中風)的危險性是不吸煙的平常人的20倍。

再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致人口死亡最多的疾病類型,已從過去的以傳染病為主轉變為如今的以非傳染性疾病為主。近十年,發達地區報告的人口死亡原因前五位是:冠心病24.7%,中風13.1%,肺癌4.8%,呼吸道感染3.5%,慢阻肺3.0%;發展中地區報告的人口死亡原因前五位為:呼吸道感染9.9%,冠心病9.0%,中風7.5%,腹瀉7.4%,圍產期疾病4.9%。在我國,建國以來人口的死亡原因,循環系統疾病已逐漸增至首位,腫瘤其次。而在腫瘤排行榜中,肺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呈明顯上升趨勢,並由上世紀70年代位居癌症死因的第4位攀升為第1位。而與這兩大類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和腫瘤)密切相關的吸煙,罪責難逃。因此,說“吸煙吞噬生命”一點也不為過。

作為一名心血管病醫生,我還想再說幾句。在引起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中,目前已有6條被明確,即老年、男性、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煙。人的年齡當然是越來越大,這是自然法則,誰也無法改變;性別,一般地說也是無法改變的;血壓、血脂和血糖的增高則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而吸煙呢?應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類“發明”了這種害自已、害他人、害後代、害國家的不良嗜好,應該由我們自己來主動制止——養成不吸煙的習慣。而對吸煙者來說,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且越早、越徹底越好。

專家介紹

陳灝珠 內科心血管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上海市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主任。從事醫、教、研工作57年,在內科領域特別是心血管病方面有很深造詣,是我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