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  丁小強

腎臟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國成年人患病率約10.8%。腎臟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通過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診而偶然發現。  

腎臟病的病因複雜多樣,但並非不可預防,積極控制引起腎臟病的高危因素,定期隨訪,可減少腎臟病的發生,延緩腎臟病的進展。

1.高血壓

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者,易出現蛋白尿(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當然,腎臟病本身也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對策:高血壓患者應每3個月查一次尿白蛋白/肌[xn1]酐,每6~12個月查一次腎功能。出現下肢水腫、泡沫尿、夜尿次數增多者,以及青年高血壓和血壓控制欠佳者,勿忘檢查腎和腎血管相關指標。

2.糖尿病

統計表明,30%~4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腎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僅尿中泡沫增多,尿液檢查可發現微量白蛋白尿,隨著病情進展,尿白蛋白逐漸增加,出現水腫、血肌酐升高,最終可能導致尿毒癥。

對策:糖尿病患者應每3~6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為7%以下,老年人可以適當放寬至7~9%。對靶器官進行評估時,患者尤其要關注尿白蛋白/肌酐水平,發現異常及時至腎臟專科就診。  

3.高尿酸血症和痛風

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是腎臟病患者最為常見的早期症狀,可直接導致腎臟病。也就是說,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既是腎臟病的“因”,更是腎臟病的“果”,約90%的高尿酸血症是由腎臟病引起。

對策:改變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飲食、戒酒,注意患肢局部保暖,定期進行血肌酐、尿酸和尿液檢查。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應控制在360微摩爾/升以下,反覆痛風發作患者血尿酸應控制在300微摩爾/升以下。  

4.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的腎動脈常常出現狹窄,可導致缺血性腎病,表現為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另外,冠心病患者在行冠脈CT檢查或冠脈造影使用造影劑後,可能導致造影劑腎病。合併糖尿病或高齡者,發生造影劑腎病的風險更高。

對策:冠心病患者應定期進行尿白蛋白/肌酐和腎功能檢查,血壓控制欠佳者需行腎血管檢查。在做造影前,需調整部份正在使用的藥物,造影後應多喝水。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毫升/每分鐘者可能需要靜脈用藥,以降低腎損傷風險。  

5.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累及腎臟。藥物亦可傷腎,故須在醫生指導下謹慎用藥。

對策:在治療原發疾病、監測原發病活動指標的同時,勿忘查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和腎功能。

除以上可能引起腎臟病的高危因素外,肥胖者易患肥胖相關性腎病,出現蛋白尿和血肌酐升高。長期服用止痛藥、感冒藥、退熱藥、腫瘤化療藥、不明成份的營養品、減肥藥、腎毒性中草藥和中成藥者,也須警惕腎臟病。

總之,出現不明原因的水腫、泡沫尿、尿色改變、尿量改變、夜尿增多、腰酸等,很可能患有腎臟病,需及時至腎臟專科就診。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腎病與透析研究所所長,上海市腎臟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腎臟疾病與血液淨化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血液透析品質控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