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骨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 章振林
老年人有時僅僅因為搬動傢俱或公車上的一次輕微顛簸,就可能發生胸椎或腰椎壓縮性骨折。這種骨折是典型的脆性骨折,即骨質疏鬆性骨折。
骨質疏鬆症常好發於絕經後女性或老年男性,由於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細結構破壞,患者更容易發生骨折,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預期壽命,已成為公共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性骨折常發生於胸椎、腰椎、髖部或橈骨遠端等部位,尤其是胸椎或腰椎的壓縮性骨折或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成功並不意味著疾病治癒,如果不及時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骨折可能反復發生。尤其是胸椎或腰椎骨折患者,1年內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群。
為預防骨質疏鬆症及骨質疏鬆性骨折,大家在40歲時應做1次骨密度檢測,以瞭解初始骨密度值;50歲後每年檢測1次。一旦確診患有骨質疏鬆症,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品質,從而降低骨折風險,有效緩解骨痛等不適,提高生活品質。
臨床上有多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供選擇,包括骨吸收抑制劑和骨形成促進劑。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劑型也越來越多,治療越來越方便,如部分雙膦酸鹽類藥物只需1週服用1次,還有1年1次的靜脈滴注治療製劑,顯著提高了治療依從性。一般地說,骨質疏鬆症患者須堅持藥物治療3年,極高骨折風險者須堅持藥物治療5年以上。
專家介紹
《大眾醫學》編委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質疏鬆和骨病科主任、上海市骨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臨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主任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