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教授 郭冀珍

門診咨詢:體檢血壓偏高怎麼辦?

我今年剛40歲,平時工作忙、應酬多。最近體檢,查出血壓較高。而且有好幾個年輕同事,也都查出是高血壓。有人說:什麼感覺也沒有,高血壓不是什麼大問題。不過也有人說:高血壓會導致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現在我很困惑,請教專家:體檢查出來血壓偏高,是不是偶然的?服降壓藥會不會有副作用?我才40歲,想到可能要吃那麼多年藥,就感覺壓力大。能不能通過生活調節降壓呢?不吃藥行不?

醫生點評:中青年人體檢查出高血壓並非偶然

目前,我國高血壓呈年輕化趨勢,中年人高血壓患病增長率很高。調查數據表明,35 ~ 45 歲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增長為62%~74%,而在65 ~75 歲老年人中僅為15%~18%。不少中青年人無症狀或僅有些頭暈、頭痛等,忽略了患有高血壓病的事實,使之得不到早期發現、治療,等到全身心、腦、腎、血管均出現病變,再診治就為時過晚了。因此,即使40 歲左右的中青年,體檢時測壓偏高,也絕不能麻痹大意。

困惑一:體檢一次測出血壓高,就是高血壓嗎?

如果體檢時測量出來的血壓值較高,比如,有的人收縮壓達到了180 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達120 毫米汞柱,基本可以確診是高血壓。相反,如果測出的高血壓值相對較低,略高於高血壓的臨界值(140毫米汞柱/90 毫米汞柱),則需要進一步確診。可以通過在家自測血壓、去醫院測血壓、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等來明確診斷。

困惑二:家裡如何測血壓?測量出來血壓高,應該怎麼辦?

體檢發現血壓偏高,就要在家每天多次、在各個不同時段自測血壓。為了更全面地掌握血壓狀況,測血壓可注意一些“技巧”。比如,可在下午快下班時和有乏力、頭痛、頭暈、心慌等症狀時立即測血壓,看血壓是否有升高(以及升高的程度)。每次測量血壓的結果、測量的時間、測量時的身體狀態等情況都要記錄下來。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時候,一年一次體檢血壓測量正常,而實際上平時血壓已波動在不正常範圍了。所以,不管體檢是否查出高血壓,都提倡家中自備血壓計,以便能經常自測血壓、及早發現問題。尤其是家中父母、兄弟姐妹患有高血壓者,更要加強自我測量。如果在家多次測量血壓偏高,基本說明存在高血壓,可進一步到醫院診斷、接受治療。

困惑三:自測血壓偏高,要到醫院做哪些檢查?

根據醫學診斷標準,可每隔一段時間到醫院測量幾次血壓,如果3 次測壓均高,則確診為高血壓。目前,監測血壓最好的方法是做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這是準確診斷早期高血壓的最好方法,也是了解夜間血壓的唯一方法。通過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能發現很多易被漏診的高血壓,如“孤立性夜間高血壓”等。所以,有條件的話,最好做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這項檢查不貴,一般區級醫院都有這種設備。

除進一步診斷之外,還可到醫院做些相關檢查,以便明確其他“高危因素”。比如,可查一查血糖、血脂、尿常規、腎功能等。存在某種高危因素者,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控制。同時,在治療高血壓時,醫生也會考慮這些因素。

困惑四:確診為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不吃藥,改良生活方式可以嗎?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停止大吃大喝、進行心理減壓、減肥、堅持運動等,往往很難持之以恆。而且,這些生活方式改變的效果並不是1~2 個月就能看到的。因此,通過調節生活方式降壓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

這並不是說改良生活習慣不重要,相反,改良生活習慣是控制血壓的必要措施,只是不能僅靠這一項,必須使用藥物治療及早控制血壓。總之,早期診斷高血壓,應採取服降壓藥和改良生活方式“兩條腿走路”的療法。就是在服藥控制血壓的前提下,同時進行生活方式改良。許多高血壓病人害怕長期服降壓藥有不良反應、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等。臨床實踐證明,及早、長期服降壓藥,能平穩降壓,副作用可控,權衡起來利大於弊。

專家簡介:

郭冀珍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高血壓健康教育(上海)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教授。長期從事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