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  

脊柱側凸,又稱脊柱側彎,是好發於兒童青少年的常見脊柱疾病。由於很多家長對此病並不十分瞭解,以至於有的孩子已經出現高低肩等脊柱側凸的“危險信號”,卻仍被錯誤地歸咎為“姿勢不當”。如何早期發現脊柱側凸?已經發生了脊柱側凸,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呢?   

脊柱側凸發生後,脊柱向側方彎曲,常伴有椎體旋轉,是一種三維的異常結構。當脊柱在冠狀面向左或右彎曲的角度達到10°及以上時,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   

根據發病原因,脊柱側凸分為不同類型

主要包括胚胎時期脊柱發育異常引起的先天性脊柱側凸、神經肌肉病變引起的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不明原因引起的特發性脊柱側凸。特發性脊柱側凸最常見,佔所有脊柱側凸的80%左右,好發於10~16歲的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凸可造成孩子背部或胸廓畸形,嚴重者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礙、背部疼痛,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需要及時干預。   

改善脊柱側凸,康復治療是基礎   

輕度脊柱側凸患者,通過積極的康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中度脊柱側凸患者,採用支具治療結合康復治療的效果優於單純支具治療。對較為嚴重的脊柱側凸患者而言,若沒有明顯的神經症狀,可先進行6個月的支具治療和康復治療;若病情進展迅速,應考慮手術治療。    

不同類型的脊柱側凸,需要採取不同的運動康復方案,包括康復體操、牽伸治療、呼吸訓練及平衡功能訓練等。家長應帶患兒去正規醫療機構康復醫學科接受治療。   

康復體操是通過一系列體操動作對脊柱畸形進行矯正,訓練順序為:骨盆位置矯正,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三維矯正;患兒同時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腰背肌及頸肌抗阻訓練,並接受正確坐位、立位姿勢的指導。牽伸治療包括懸吊減重狀態下步行訓練、坐位狀態下脊柱和椎旁肌牽引治療。呼吸訓練是治療師用語言和手法引導患者在深吸氣末用凹側用力吸氣,在深呼氣末用凸側用力呼氣。平衡訓練是指患者借助靜態平衡儀、核心穩定性訓練儀等進行平衡功能訓練。每次訓練持續60分鐘,每週2~3次,連續治療12週。訓練強度以患者次日不感覺疲勞為度。   

以下介紹2種較常用的康復體操,為確保動作規範,患兒應在康復科醫生與治療師指導下完成。

1 背側肌肉筋膜牽伸   

適用於大多數患兒。雙下肢伸直,坐在治療墊上,雙手自然置於雙腿上;腰背部主動發力,引導軀幹帶動脊柱向頭部正上方施力,挺直脊背;保持雙下肢伸直狀態,雙目平視前方,微收下頜。保持此姿勢10~15秒,重複10組。

2 主動呼吸矯正訓練    

以背部右側凸岀、左側凹陷為例。手膝四點支撐於治療墊,在左手下方放置毛巾卷,使背部盡量齊平;吸氣,使左側背部因吸入氣體而“被填充”,啟動凹陷的左側背部,使背部保持齊平,並在吸氣末保持2秒;呼氣時,主動收縮右側背部肌肉,盡可能使背部保持齊平,訓練時間為5分鐘。如果是左側凸岀、右側凹陷,則反過來做即可。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康復醫學系副主任、主任醫師。擅長特發性脊椎側彎、罕見病、先天性肌性斜頸、腦癱、早產兒、高危兒、染色體異常引起發育落後、腦炎後遺症、運動發育遲緩、腦外傷、髖關節脫位、四肢骨折和創傷、臂叢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脊髓炎後遺症、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兒童板機指、先天性心臟病、膝內外翻等兒科疾病,以及腦卒中、頸肩腰腿痛等成人神經系統與骨關節系統疾病的康復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