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李焰生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國已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與老年伴隨的認知障礙及癡呆人群數量也在明顯增長。對於認知障礙和癡呆,網路上存在不少傳聞,難辨真偽,大眾容易被誤導。
傳聞1:腦外傷會使人變傻。
【答案】真。腦外傷是癡呆的危險因素之一。
這一傳聞多來源於人們的生活實踐,即瞭解到某些人因嚴重腦外傷而發生記憶差、反應遲鈍,甚至癡呆。確實,不僅是一次嚴重的腦外傷(如車禍、頭撞擊等),多次看似不嚴重的腦外傷(如被拳擊等),也會增加癡呆的發生風險。雖然醫學研究並未發現偶然幾次的輕度腦外傷(如不慎磕碰門窗)可導致癡呆,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仍應注意避免腦外傷。
傳聞2:抑鬱會增加癡呆的發生風險。
【答案】真。負性情緒與癡呆關係密切。
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是認知障礙和癡呆的危險因素之一。此外,有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證實,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醒和早醒、醒後再次入睡困難等也會增加癡呆(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性癡呆)的發生風險。
除了接受專業的心理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冥想、運動、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等是緩解壓力、減少焦慮和抑鬱、改善睡眠品質的好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認知障礙和癡呆的發生。
傳聞3:發熱會“燒壞”腦子,使人變傻。
【答案】不準確。對發熱引起的腦損傷應重視,但不必過於恐慌。
發熱對腦功能具有明顯和確切的損害作用,高熱更是如此,因此,醫生對任何原因引起的高熱都會予以重視並積極進行干預,如物理降溫和藥物治療等。不過,目前沒有很好的研究證據證明,短時間的發熱,尤其是兒童少年期的感冒發熱,會增加癡呆的發生風險。
傳聞4:手機有輻射,長期用手機會增加癡呆發生風險。
【答案】假。尚缺乏研究結果證實這一觀點。
如今,手機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手機是有輻射的,不少人擔心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影響大腦健康,增加癡呆的發生風險。不過,已經開展過的研究均沒有發現長時間使用手機會使人變笨。
傳聞5:治療癡呆已有 “特效藥” 。
【答案】不準確。現有藥物療效有限。
鑒於當前醫學水平的局限,目前沒有治療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癡呆或額顳葉癡呆的特效藥物。雖然研究人員通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在近年來找到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老年性癡呆進展的藥物,但該藥物存在相當高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且價格昂貴。因此,實現對認知損害和癡呆的有效預防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經濟和醫學意義。
傳聞6:老年期的健忘就是癡呆。
【答案】假。不正常的健忘要重視。
與年輕時相比,老年人必然會面臨腦細胞和腦組織減少(腦萎縮)、腦功能減退(記憶差、反應慢)的情況。如果腦功能減退尚未影響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醫學上便不認為這是一種病,屬於自然現象。若腦功能減退程度已經對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且與相同年齡、相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相比明顯要差,便要警惕認知障礙和癡呆是否 “找上門” 。
傳聞7:癡呆是年紀大了的表現,無法避免。
【答案】假。做好危險因素管理,有助於預防癡呆。
要做好認知損害和癡呆的預防,首先就需要瞭解哪些因素會導致癡呆或增加發生癡呆的風險(所謂危險因素)。
目前研究發現,約不到10%的老年癡呆是由某些基因缺陷導致的,例如家族性老年性癡呆、極少數血管性癡呆(如遺傳性腦小血管病)、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癡呆等。針對這些由遺傳因素導致的癡呆,尚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而由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水平低下和正常壓力腦積水等疾病導致的癡呆則是可以被預防的。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疼痛與感覺障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疼痛與感覺障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分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