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主任醫師 魏 來
說到乙型肝炎(乙肝),大家都很熟悉。但說到肝炎家族中的另一成員──丙型肝炎(以下稱 “丙肝” ),大多數人就不是十分清楚了。
丙肝七年翻7倍
丙肝是全球面臨的共同難題,目前全世界約有1.7億丙肝感染者,每年丙肝相關肝癌患病率4%。丙肝死亡率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在第十位,在中國丙肝死亡率佔傳染病的第五位。我國丙肝發病率為0.43%,根據衛生部《2010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死亡統計表》顯示,我國丙肝發病率及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趨勢,危害性日趨嚴重。2003年我國丙肝報告發病人數僅為2.1萬例,到2010年,我國丙肝報告發病人數升高達15餘萬例,是2003年的7倍多,相當於平均每3分鐘就發現1例丙肝病人。
我國丙肝病人增加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公眾缺乏防治丙肝的知識,尤其對傳播途徑、預防和治療缺乏瞭解。近年來,一項針對丙肝的調查顯示:公眾對丙肝的知曉率只有38%,遠遠低於甲型肝炎(91%)和乙肝(95%)。被訪者中僅有1%的人對丙肝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有正確的認識,而76%的被訪者不瞭解丙肝是可以治癒的。②臨床證實,約80%的急性丙肝病人沒有明顯臨床症狀,且在發病初期隱匿,因而即使患有丙肝,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
我國丙肝漏診率高達90%
另外,相當一部分丙肝病人被漏報,目前我國丙肝漏報率高達90%。因此,我國丙肝的實際發病率遠遠高於統計資料,防控形勢十分嚴峻,亟待人們重視!
丙肝病毒隱蔽性極強,可在人體內潛伏10~20年後才出現臨床表現。在感染丙肝病毒的初期至中期,病人通常沒有明顯的表現,少數病人或許有乏力、容易疲勞、睡眠不佳等不適,易與工作、學習引起的疲憊相混淆,因而很多病人往往是在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方發現患有丙肝,此時,往往已轉化為慢性丙肝,部分病人甚至在發現肝硬化或肝癌的同時,才發現患有慢性丙肝。
根據我國一般人群丙肝抗體檢測陽性率和已經在國家預防疾病控制中心登記報告的比例數來看,我國丙肝病毒感染後的漏診率很高。主要有三個原因:
漏診率很高的原因
1. 感染者從沒想過要去醫院檢查。丙肝病毒感染以後,很多感染者沒有明顯臨床表現,而主要表現的“疲勞”症狀也只有約50%的感染者可以出現。所以,感染者往往意識不到感染了丙肝病毒。為此,建議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應主動去醫院檢查。
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①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賣血漿者、接受輸血者和器官移植者;②吸毒人員,尤其是共用注射器吸毒者;③不潔性行為者;④整容、穿耳環孔等人群,長期血液透析者;⑤接觸過被丙肝病毒病人污染的血液;⑥感染丙肝病毒母親生下的孩子。
2. 年年體檢,但從未進行丙肝相關檢查。目前,大多數體檢項目中沒有包括丙肝抗體檢查項目,這一點可能與體檢單位考慮被體檢者的隱私有關。實際上,既然是健康體檢,就應該包括所有可能對健康有危害的檢查,只不過檢查的工作人員要保密,用人單位也不應該以此來拒絕錄用。
3. 發現丙肝抗體陽性後,沒有進一步明確是否有丙肝病毒感染存在。檢查發現丙肝抗體陽性以後,病人沒有及時到專科醫生處就診,以致感染者不知道到底是以前感染過丙肝病毒現在恢復了,還是現在身體內仍然有丙肝病毒存在。
丙肝抗體陽性,不代表有免疫力。有的人誤認為,丙肝抗體陽性表明體內有免疫力。實際上,目前臨床上檢測到的丙肝抗體不是保護性抗體。因此,所有丙肝抗體陽性的人都應該進一步檢查,明確是不是還有丙肝病毒存在。
專家介紹
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副院長,肝膽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參與編寫《世界衛生組織丙型肝炎指南》,《亞太地區丙型肝炎專家共識》、中國《慢性乙型肝炎指南》和《丙型肝炎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