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陸倫根
肝臟在人類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負責合成、代謝、解毒和免疫反應。然而,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肝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許多人面臨肝臟健康問題。肝病患者的主要異常有哪些?該如何進行保肝治療呢?
三成肝病患者需要保肝治療
肝病是指多種原因導致的肝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常見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以及日益增多的脂肪肝。
肝臟損傷的過程往往悄無聲息,許多患者在早期並不會感到明顯不適,等到病情加重時,方才顯現乏力、食慾減退、黃疸、腹水、出血等種種症狀。以一位乙肝患者為例:在30歲之前,因肝臟的免疫性炎症未啟動,患者可與乙肝病毒和平相處,即處於免疫耐受期,此時肝功能正常,無症狀;30歲之後,肝臟的免疫性炎症逐漸啟動,肝細胞受到炎症反應的攻擊,可導致肝炎和肝纖維化,患者可表現為食慾不振、乏力、噁心、嘔吐、肝區不適、黃疸和肝功能異常;至50歲,因反覆的肝臟炎症和纖維化,患者可能會出現肝硬化,肝硬化早期症狀和肝炎類似,肝硬化晚期可出現大量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徵、肝衰竭、肝癌等併發症。
肝病患者中,需要進行保肝治療的比例相對較高,尤其是那些已經診斷為肝炎、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患者。根據相關統計,約有30%的肝病患者需要進行保肝治療,治療目標是減輕肝臟負擔,使肝功能恢復正常,阻止或延緩疾病發展。
常用保肝藥物有五類
病因治療在肝病患者的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生活方式調整則是保肝的另一重要環節,涵蓋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戒酒及保持心理健康等。在此基礎上,若肝功能仍異常或疾病進展,肝病患者需要合理加用保肝藥物。傳統的保肝藥物種類繁多,常用的可分為五類:
1. 抗炎護肝類:用於緩解肝臟的炎症反應,常用的有甘草酸。
2. 促進肝細胞解毒類:谷胱甘肽是常用藥物,適用於藥物或酒精性肝病患者。
3. 肝細胞膜保護劑:多烯磷脂醯膽鹼作為這一類藥物的代表,對脂肪肝患者有良好療效。
4. 抗氧化類:如雙環醇等,常用於治療藥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引起的肝功能異常。
5. 利膽保肝類:熊去氧膽酸是經典藥物,適用於多種肝病引起的黃疸。
不過,這些藥物在療效和個體化治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索新興的保肝方法顯得尤為迫切。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消化科學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委員,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消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