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肝病研究所所長 牛俊奇
丁肝的症狀
感染丁肝病毒後,患者可有發熱、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與其他類型肝炎的症狀難以區分。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疊感染可導致更嚴重的肝功能損傷,表現為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持續升高,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鹼性磷酸酶和γ-穀胺醯轉肽酶也較高,而HBV DNA的水平可能沒有單一感染時那麼高。同時,患者可能會更快地進展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和肝癌。
發現丁肝病毒感染
常用於檢測的丁肝病毒標誌物包括丁肝病毒抗原(HDAg)、丁肝病毒抗體(Anti-HDV IgM/IgG)、丁肝病毒核糖核酸(HDV RNA)。
感染丁肝病毒後,僅在感染的前2週內可持續檢測到丁肝病毒抗原,此後只能偶爾檢測到,故HDAg檢測的臨床意義不大。
丁肝病毒感染可以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丁肝病毒IgM型抗體一般在感染2~3週後出現,持續2~9個月,其陽性通常代表患者處於丁肝病毒急性感染階段;丁肝病毒IgG型抗體陽性代表患者處於康復或慢性感染階段。
丁肝病毒抗體初篩陽性後,需要檢測HDV RNA,進一步確認丁肝病毒感染。
丁肝的治療原則
丁肝的治療原則是首先針對乙肝進行治療,因為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陰的乙肝患者中,丁肝病毒很難長期存活。目前,對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的雙重感染,治療難度遠遠大於單一的慢性乙肝。基礎治療仍以干擾素和核苷(酸)類藥物等為主。目前歐洲已經批准布列維特用於丁肝的治療,我國也已有多個廠家開始研發專門治療丁肝的藥物,但尚未有藥物獲批。
專家提醒:雖然丁肝病毒感染已逐漸得到重視,但我國可能仍有一些丁肝高發地區未被發現。國家應加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人群的丁肝病毒篩查力度,早日實現對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丁肝病毒抗體及丁肝病毒RNA檢測,有效控制丁肝的流行。
專家介紹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病與病原生物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省肝病研究所所長,吉林省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傳染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擅長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衰竭、肝臟腫瘤等疑難危重肝病的治療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