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 李中東
跌倒是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對老年人而言,尤其不容小覷。跌倒後,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如軟組織挫傷、頭部損傷、骨折等,有時還會加重原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老年人跌倒的誘發因素較多,部分跌倒因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等)所致, 另一部分跌倒可能與老年人用藥不當有關,為藥源性因素。有研究表明,約40%的老年人跌倒與用藥有關,特別是使用了降壓藥、鎮靜催眠藥、降糖藥、抗抑鬱藥、肌鬆劑等。例如,鎮靜催眠藥引起的頭暈,感冒藥引起的嗜睡,降壓藥引起的疲勞、低血壓,降糖藥引起的低血糖,鎮痛藥引起的頭暈、視物模糊等,均易造成老年人跌倒。某些藥物種類、用藥劑量、多藥聯用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風險。
老年人既要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也要熟悉所用藥物的特性,重點防範有致跌倒風險的藥物。
降壓藥:
服用阿替洛爾、酚妥拉明、呱唑嗪、利血平、甲基多巴等降壓藥時,血容量不足的老年人易出現低血壓,繼而引起眩暈、暈厥等不適,極易發生跌倒。
降糖藥:
用藥初期或劑量調整不佳時,可引起低血糖, 影響服藥者的意識、精神、視覺和平衡能力等, 增大跌倒風險。
鎮靜催眠藥:
如地西泮、唑吡坦和咪達唑侖等。這類藥物對中樞神經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患者可因嗜睡、眩暈和步態不穩而跌倒。
抗精神病藥:
如氯丙嗪、奧氮平等。此類藥物可阻斷α1受體,長期用藥易引起眩暈、反應遲緩、直立性低血壓等,易造成跌倒。
抗抑鬱藥:
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此類藥物可阻斷α和M受體,提高體內5-羥色胺水平,易引起嗜睡、頭暈、視物模糊、運動失調和低血壓。
抗癲癇藥:
如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因抑制病灶區神經元異常放電及擴散,患者服用後可出現眩暈、視物模糊、步態不穩等不良反應。
利尿藥:
如氫氯噻嗪、呋塞米等。患者可因短時間內排尿量增大,血容量降低而出現低血壓、頭暈、乏力、嗜睡、站立不穩,造成跌倒。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
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這類藥物有一定程度的耳毒性,可損害耳蝸前庭神經功能,表現為平衡障礙,易致跌倒。
鎮痛藥:
如嗎啡、呱替啶、芬太尼、曲馬朵、羥考酮、非甾體抗炎藥等。這類藥物除了止痛作用外,還有一定肌鬆作用,可使患者因肌肉反應遲鈍而跌倒。
其他藥物:
東莨菪堿、阿托品等胃腸解痙藥可引起眩暈;第一代抗過敏藥可引起頭暈、嗜睡等;特拉唑嗪、坦索羅辛、酚妥拉明等緩解排尿困難的藥物,可引起頭暈、乏力、低血壓等;多巴絲肼等抗帕金森病藥物,以及酚酞、乳果糖、比沙可啶等瀉藥的使用劑量偏大時,均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導致跌倒發生。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病與性病專業委員會藥物治療學組委員,上海市藥學會藥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執業藥師協會藥學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新藥的藥物動力學相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