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 李 霞
近年來,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大眾對抑鬱症的認識程度逐漸增加,對其常見症狀也有所瞭解,如不快樂、興趣缺失、容易疲乏、喪失對生活的信心……但是,出現抑鬱症狀,並不意味著就可診斷為抑鬱症,有時很可能是器質性疾病的表現,即 “器質性抑鬱障礙” 。
之所以稱之為“器質性抑鬱障礙”,是因為抑鬱症狀並非由個人的遺傳特徵、性格特點及內心對外界的看法與認識出現偏差所致,而是由於器質性疾病引起大腦缺血、缺氧、發生病變等而導致的。
器質性抑鬱 “青睞” 老年人
老年人是器質性抑鬱障礙的好發人群,原因有二:一方面,很多老年人患有多種軀體疾病,發生抑鬱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大腦功能退化,認知功能下降,對負性事件的應對能力下降,易出現被拋棄感、無用感等抑鬱情緒。
所以,老年人因抑鬱症狀去醫院看病時,首先要明確是否有器質性損害,可通過影像學、神經系統、腦電圖、腦脊液、激素水平、免疫學、腫瘤指標等檢查加以明確,還要進行詳細的神經心理測驗與評估。切不可操之過急,匆匆開始抗抑鬱治療。
五類疾病易致 “抑鬱”
1. 阿爾茨海默病
有研究認為,抑鬱症狀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現。
2. 腦卒中
腦卒中後的患者有時會出現抑鬱症狀,此類患者腦梗死部位多位於左額葉和基底節區。
3.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甲減患者可有抑鬱症狀。
4. 尿毒癥
嚴重腎病患者常出現情緒低落、焦慮、衝動易怒等表現。
5. 腫瘤
患者的抑鬱症狀一般出現在腫瘤中晚期,消化系統腫瘤,特別是肝癌患者的抑鬱症狀較為突出。
應對器質性抑鬱障礙的三點提示
治療原發疾病 器質性疾病是抑鬱情緒的主要致病原因或觸發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後,患者的抑鬱情緒會有明顯好轉。抑鬱情緒嚴重時,為避免出現自傷等不良後果,需要進行抗抑鬱藥物治療。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出現抑鬱症狀時,應在服用甲狀腺素片的同時服用合適的抗抑鬱藥。
正確認識疾病,合理引導情緒 器質性抑鬱障礙患者的抑鬱情緒多來自對疾病的不瞭解和恐懼,認為自己得了 “絕症” ,擔心 “以後該怎麼辦,家人該怎麼辦” ,等等。因此,對器質性抑鬱障礙要有正確的認識,應該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積極治療。
家人多陪伴與支持 器質性抑鬱障礙患者的情緒很脆弱,時常需要安慰和鼓勵,家人的陪伴是無可替代的。有了家人的支援,他們才更有信心,更有積極性去配合治療、參與社會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康復。
專家介紹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擅長中老年期抑鬱症、焦慮症、記憶障礙(失智或稱癡呆)、老年期精神障礙的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