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諸士百家說生命和健康極多。如果從身的層面,用體的感受(五官)來認識,就把生命只看作人的身體,健康只限於身體的健康。
身和身體
構成身體(Body)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其中碳(C)、氮(N)、氧(O)、氫(H)是最為基本的四種元素,含量最多。
大分子物質組成了細胞(cell),才是生命的開始。多種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細胞群便是組織(tissue)。不同的組織又構成了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organ)。由一些器官組合一起,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的結構叫做系統(system)。
人體組織可分為四大類: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身體共有九個系統組成,即: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和免疫系統。
由細胞、組織到器官、系統構成了人體,或稱作身體、軀體、肉體。身體指整個人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組織,包括四肢、軀幹和內臟。
心和心理
這裡的心,不是胚胎發育中最早成形的器官心臟(heart),而是心緒(mood)或情緒(emotion),指人對於外界物質世界的主觀回應。人體各種感官器感受外部事物,傳入並經過大腦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懼等情感表現,又被稱之為心理(mentality)。
心是生命的情感狀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穩定、正向的情緒心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的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生理功能而引起疾病。
反過來,身體狀況在結構或功能上的改變可能帶來相應的心理問題,生理上缺陷和疾病會產生煩惱、焦躁、憂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導致各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
靈和靈性
早在上世紀初歐洲哲學家已經闡述了生命的身、心、靈三元性。但是長期以來心和靈常被混為一談。也有人提出靈商(SQ)的觀念,指對事物本質的靈感、頓悟和直覺思維能力。
一些學者對靈的研究大致有兩個方向:其一,認為靈與物質是分離的;其二,認為靈是大腦活動的產物。
一門與心理學不同的新學科問世,叫做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或靈學(parapsychics)。該學科具一些神秘性,並不為一些科學家接受。其中原因有二:其一,把靈與靈魂、神跡現象,聯繫一起,因出現率低,重複較難,證據缺乏,所以不易取信於人;其二,有人借此鼓動迷信,故弄玄虛,裝神弄鬼,博名騙財。
一些學者從三個視角為靈(spirit)定位:
1)一種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
2)人的生命本性(nature of life);
3)大腦司令部的總指揮。
對人體和健康的認識的大突破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對於人體和健康的認識,突破了生物醫學單一模式的局限,擴展為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充分考慮到三者間相互聯繫和影響。
進而出現認識境界的更新:人的生命與人的身體不能簡單地劃等號,身體是依託生命的物質,生命(人)是由身體、心智和靈性三者融合而成的共體。把身體的健康上升到生命(包含身心靈)的健康,這才是真正的健康。
也就是說,在應對身體的疾病的同時,必須關注心理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