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杜江

嗜好奶茶,事出有因

食物渴求和成癮與用藥物成癮有“相通之處”,也多與心理、生物、社會三方面因素有關。

1)奶茶中多含有一定糖分

有研究發現,糖能夠刺激大腦釋放5-羥色胺和多巴胺――這是能夠提升愉悅感的神經遞質。因此,很多人喜歡在不開心時吃甜食來緩解負性情緒。

2)奶茶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

咖啡因是茶葉、咖啡豆等天然植物中含有的一種黃嘌呤類生物鹼化合物,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活性藥物,可以達到提神的效果。長期大量食用咖啡因可能會導致成癮,曾有12歲男孩因每日喝10瓶可樂(含咖啡因)導致成癮的報導。

當奶茶中的糖分和咖啡因作用於機體時,大腦中多巴胺的釋放會增加,並作用於大腦“獎賞中樞”,從而使得個體產生愉悅感。在這種正性強化的刺激下,可能形成對奶茶的“喜好”和成癮行為。

3)嗜好奶茶與心理因素也有一定關係

在繁忙的工作後,坐下來品一杯自己喜歡的奶茶,將其當作對自己努力工作的一種“獎賞”,心情可得到短暫放鬆。以後就會下意識地把“奶茶”和“放鬆”聯繫在一起,就會希望通過喝奶茶來體驗放鬆的感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會通過喝奶茶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緩解焦慮,這與有人心情不好時喜歡吃零食是一個道理。

判斷是否成癮的三個標準

每個人都有追逐快樂、享受愉快感覺的特點,而成癮行為的形成與這種愉悅感密不可分。如果為了追逐這種愉悅感導致個體反覆從事某種行為,或使用某種物質,最終會導致成癮行為。喝奶茶也不例外。

至於是否真正成癮,需要從個人對奶茶的依賴性、耐受性,以及是否有戒斷症狀來判斷。可以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 是否不喝奶茶時有非常強烈的期待,喝奶茶時也有很強烈的滿足感?

2) 以前是否喝一小杯就可以達到讓自己滿足的感覺,而現在用量較以往有所增加?

3) 是否不喝奶茶就坐立不安,感覺像少點兒什麼?

如果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 “是” ,則要警惕奶茶成癮的可能性。尤其是將奶茶作為日常補充水分的主要途徑時,一定要引起注意。

特別提醒

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奶茶,本質上是一種飲品,營養價值有限。市面上的奶茶含糖量較高,且含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過多飲用奶茶不利健康。如果經過個人努力無法克服“奶茶癮”,可向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求助。

專家介紹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擅長物質成癮、行為成癮,精神分裂症,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常見精神疾病的諮詢,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