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教授 張海梁 葉定偉
腎細胞癌,簡稱腎癌,是起源於腎小管或集合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腎癌可見於各個年齡段,高發年齡一般在55~74歲。研究證實,腎癌主要與遺傳、吸煙、肥胖、高血壓等有關,故這4類人群需特別警惕腎癌的發生。
1.有腎癌家族史者
腎癌的發生分為遺傳性和散發性兩種形式,僅3%~4%的腎癌具有家族遺傳性,它們與誘導腎癌發生的基因突變有關,在家族中代代相傳,主要包括:VHL綜合徵、遺傳性乳頭狀腎癌、家族性平滑肌肉瘤、BHD綜合徵。家族性遺傳性腎癌發病年齡早,通常為20~40歲,比散發性腎癌要早許多。此外,一些散發性腎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傾向。也就是說,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親兄弟姐妹)患腎癌的人,罹患腎癌風險增加2~3倍;有三級親屬(表兄妹或堂兄妹)患腎癌的人,罹患腎癌風險增加1.6倍。環境因素和遺傳易感性相互作用,也可以影響腎癌的發病風險。
2.吸煙者
國內外大量研究發現,吸煙與腎癌發病呈正相關,相對危險度超過30%。此外,罹患腎癌的風險與吸煙量明顯相關。研究表明,與終身不吸煙的人群相比,男、女吸煙者罹患腎癌的風險分別增加1.57和1.22倍;重度吸煙者(大於21支/天)腎癌發病風險,男、女分別增加2倍和1.6倍;戒煙10~15年後,罹患腎癌風險下降15%~30%。目前認為,香煙煙霧中的主要成份N-亞硝胺是誘發腎癌的“罪魁禍首”,且已在分子機制水準及多種動物實驗中得到有效驗證。被動吸煙和偶爾吸煙的人,罹患腎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3.肥胖者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長期觀察500多名腎癌患者後發現,內臟脂肪堆積與腎癌發生密切相關。國內外大量循證醫學研究一致認為,肥胖是腎癌的危險因素。美國約40%的腎癌患者以及歐洲約30%的腎癌患者可能因肥胖和超重致病。腎癌發病率與肥胖程度之間存在線性依賴關係,體重指數(BMI)每增加5千克/平方米,男女罹患腎癌風險分別增加24%和34%。肥胖可能通過改變迴圈中雌激素及其他類固醇激素水準,或者上調胰島素樣生長因數-1來促進腎癌細胞的增殖和生長。
4.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與腎癌發病風險之間存在線性依賴關係。高血壓(舒張壓超過100毫米汞柱、收縮壓超過160毫米汞柱)患者罹患腎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2倍甚至更高。研究證實,高血壓是影響腎癌發展的重要因素,控制血壓可以有效阻止疾病進展。高血壓和腎細胞癌之間潛在的生物學機制尚未闡明。研究認為,高血壓患者脂質過氧化和活性氧的形成增加,可能促進腎癌的發展。慢性腎臟缺氧合併高血壓,導致缺氧誘導因素的增加也是重要原因。多項研究證明,降壓藥物並不增加腎癌發病風險。
防治對策: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體檢
戒煙是有效降低腎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的方法。合理膳食和控制體重,如減少高脂肪和高蛋白質食物攝入,多吃水果和蔬菜,也可以降低罹患腎癌的風險。高血壓患者平時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合理使用降壓藥,有效控制血壓。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罹患腎癌的風險,但絕大多數散發性腎癌的發生是很難預防的。腎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腎癌。因此,每年進行常規體檢十分必要,特別是與腎癌患者有血緣關係的人群,應每年定期進行超聲和CT檢查;有家族性腎癌病史者更應積極進行篩查或評估(基因檢測等),防患於未然。
通過體檢發現的腎癌,超過70%是早期腎癌,早期腎癌可以通過手術等方法根治,長期存活。晚期腎癌患者預後很差,5年生存率僅為10%~20%。
專家介紹
張海梁,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醫師,擅長早期腎癌(零缺血保留腎單位手術,超選腎動脈分支阻斷保留腎單位手術,完全內生中央型腎癌的保腎手術,複雜腎腫瘤的機器人輔助保留腎單位手術)。
葉定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前列腺癌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尿路上皮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腎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免疫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協作組(UCOG)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擅長前列腺、膀胱、腎臟、睾丸、腎上腺、陰莖、腹膜後等部位良惡性腫瘤的診治,尤其擅長以手術為主,綜合化療、放療、生物、介入、內分泌治療等各種治療手段。